7天3个备案!国货美妆打响原料“造芯”大战
出品/未来迹
作者/巫婉卿
国内企业正在一步步跑通研发体系全链路。
多个品牌打响原料“芯片战”?
11月1日,敷尔佳首个新原料“β-烟酰胺单核苷酸”完成备案;
11月3日,珀莱雅的化妆品新原料“3,3,5-三甲基环己醇琥珀酸酯二甲基酰胺”完成备案;
11月7日,华熙生物新原料“氨基乙酰丙酸 HCl”完成备案……
品牌如此密集的原料备案频率,相较以往也较为少见。结合今年总体的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情况来看,市场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
01
备案原料数已超去年
原料类型多样化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来看,截至2023年11月13日,2023年已经有47个新原料完成备案,进入监测期。
尽管今年还没过完,但新原料的备案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的42个。新规发布会后所有完成备案的新原料总共才95个,相当于今年的备案数已经达总体备案数的一半,可见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在今年迎来了新一轮提速。
“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的创新精神和产权意识都起来了,开始重视原料这一块了。”弗图医学创始人、第十四章品牌创始人梅鹤祥在接受《FBeauty 未来迹》的采访时表示。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梳理2023年(截至11月13日)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的原料类型来看,在当前“功效护肤”风潮下,新原料类型还是以化学原料为主,共24个,占总数的53%。
一方面,原料类型的丰富度有所提升,如植物原料增长迅速,达10个,占总数的22%;生物技术原料达8个,占总数的18%;动物原料及水解原料分别达2个、1个。
从功能层面来看,与抗衰相关的功效原料得到了更多的青睐。除开皮肤保护剂、保湿剂这类常规使用目的,以抗氧化剂、抗皱剂为使用目的的新原料数量也有所提升,分别达到11个和4个。
尽管抗皱原料的注册备案要求更高,但仍有高达4款新原料以抗皱剂为使用目的,其中包括水羊生物的黑参提取物、敷尔佳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一方面是因为抗衰老市场催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研发实力进步,它们也在原料层面开启了更高难度的挑战。
不过,也有一种具有抗皱功效的肽类的新原料为了降低法规门槛和后期使用门槛被注册成为皮肤保护剂。
值得一提的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仿佛成为了热门原料,截至目前,已经有维琪医药、敷尔佳等7家企业对其进行了注册。该原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核苷酸,从结构上看,该分子由烟酰胺基、核糖和磷酸基组成。
不过,因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不同,不同企业对其的使用目的开发也不同,如敷尔佳、维琪医药将其用于抗皱,而江西海文生物、康盈红莓(中山)生物科技将其用于皮肤保护、保湿等。
此外,N-乙酰神经氨酸备案3次,补骨脂酚备案2次。
就备案人的情况来看,华熙生物、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与陶氏(张家港)投资有限公司这4个备案人备案原料数最多,分别为4个;株式会社资生堂、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丝而得公司这3个备案人分别备案3个新原料。
02
品牌端新原料数量质量双提升
植物性原料或为下一波热潮?
《FBeauty 未来迹》整理发现,今年品牌端企业对于新原料的备案十分密集。
今年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贝泰妮、珀莱雅等10个品牌端企业对新原料进行备案,共11个新原料的数量大大超过往年,且涵盖化学原料、植物原料、生物技术原料等多种原料类型。同时,这11家企业中,仅有爱茉莉太平洋、资生堂这两家外资企业,其余皆为国内企业。
其中华熙生物以4个新原料备案数量居于业内领先地位,可见其对于原料研发的重视。
对此,东方美谷企业集团、美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悦程表示,当下品牌积极推进对于新原料的研发,主要还是新原料能够为其带来新的增长机会,新原料就意味着可能能做出更多新的配方,从而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这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有益的。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以往直接从外面买原料的“拿来主义”,凭借自主研发,这些品牌端的新原料总体技术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水羊生物此次完成备案的新原料“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全新”的化妆品原料,在国药监系统查询可见,国内尚无将该原料应用于化妆品中的先例。且背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方向筛选、基础研究、配方体系研究和功效实现研究,都由水羊独立完成。
在中国特色的原创原料方面,国内企业的成绩斐然。例如水羊生物的另一款原料“黑参提取物”是其耗时四年多研发而成,水羊生物基础研究负责人沐风博士此前在接受《FBeauty 未来迹》的采访时表示:“黑参提取物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独有新原料,主要是因为其在原材、制备工艺、市场、功效等方面拥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属性。”
贝泰妮的水龙(LUDWIGIA ADSCENDENS)提取物,是利用其总部位于云南的植物王国优势,对水龙这一特色植物进行开发。研究发现,水龙提取物中富含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乙酯,具有增加皮肤水合,减少皮肤炎症,促进皮肤水合与舒缓皮肤的功效,同时能够增强皮肤的抗氧化作用,在护肤品中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梅鹤祥表示,业内一些研究者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原料研发的创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例如对于天山雪莲这一原料的研发,因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些研究者另辟蹊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将雪莲的一片组织用培养液培养起来,再进行加工提取,这是十分具有创新性的一种研发跨越。
当前国家也十分鼓励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原料研发。11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化妆品新原料鼓励创新和规范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2023年第143号)》(以下简称“公告”),该公告明确指出,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
截图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2020年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就提出要“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此前由三部门联合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也提到要“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植物性原料也在迎来一些新的技术发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执行院长张婉萍教授在近日开展的2023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上表示,生物合成与传统植提方法不断融合,成为一种新的绿色原料生产技术。
截至目前,在所有新原料备案中,已经有19个植物及生物技术新原料完成备案。在政策鼓励及企业研发水平提升下,植物性原料或有可能迎来一波新的研发热潮。
03
品牌新原料研发热
是创新还是“跟风”?
“原料创新是化妆品研发创新的源头”逐渐成为当下化妆品产业中的一个共识,如今在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下,国产美妆已然进入“原料红利期”,不断上升的新原料备案数就是佐证之一。
原料大战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品牌企业都开始自建原料的研发生产体系,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欧莱雅玻色因、雅诗兰黛色提因、资生堂4MSK传明酸等这一类国际品牌+核心成分技术带来强品牌输出的启发。
但也有人对此持冷静看法,梅鹤祥表示,如今许多消费者对于技术创新的认知就是原料、成分创新,加上许多国际公司因此受益,导致很多国内企业也开始“跟风”做原料。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原料创新并不等于技术创新,很多时候新原料只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之外还有大量机理机制、功效研究、临床研究等领域需要去攻关突破,这才是总体实现跨越式创新的关键。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表示,品牌在开发原料的过程其实是在补足自身对基础研究、产品原创能力的短板,告别核心技术缺乏、研发体系孱弱的时代。只有踏踏实实走完整个研发流程,本土企业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建立了有效可行的研发体系,对自身核心技术、未来产品、成分迭代开发有了更好的掌控,把品牌的技术“命根子”握在手里。
朱悦程对此持有相同看法,他认为品牌之所以都去研发新原料,也说明大家能从中受益,这种“卷原料”的方式,也能帮助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过去,国内都是对很多特色植物原料进行初级加工,然后给到美国、日本等地的企业。但在近几年,随着科技、设备的进步,以及我国对原料的重视,很多人开始把一些原料重新做一遍,从而催生出许多新原料、新技术,包括现在的一些新的提取方式,例如微分子提取、冷萃提取等等,这也让我们的植物原料利用率更高了。”
在技术方面,朱悦程认为有两大主要发展方向,一个是植物提取,依靠新的设备、工艺及技术,植物提取将不再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拥有组织培养等多更多可能;另一个是生物合成,生物合成原料相较于其它原料类型,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更低,成本也更低,有利于原料的普及推广。
在法规方面,职能机构一面开闸让更多企业积极投身新原料的开发,另一面则在强化新原料的管理,从功效、安全性等各个层面新原料的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企业以更高质量、更科学、更安全的方式开发新原料。
上文中提及的公告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再次明确了新原料从备案、使用到监管的全链路责任归属,进一步强化新原料的监管。
但总的来看,在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指引,以及行业技术的更新迭代之下,化妆品新原料整体正朝着以下几个趋势发展:
1. 科学性: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活性原料出来,如黑参提取物、阿胶粉等,而且这类原料在应用过程中已经逐渐找到核心的起效成分,功效路径和靶点,不再是某植物提取物“一锅粥”式成分,而是机理明确、作用清晰的科学成分;
2. 市场性:有更专业、科学的原料开发体系做支撑,和当下昼夜节律、微生态护肤等护肤理论结合紧密;
3. 原创性:从直接从外面买原料的“拿来主义”变为现在的自研原料,企业自身对原料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对原料迭代升级、改良和应用的掌控能力提升;
4. 长期性:不再是过去的求新求快的概念成分,总体开发周期更长,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研发体系,并形成有效量产,新成分落地性更强,能够为品牌带来更长线的生意机会。
长远来看,如今的“原料热”本质上还是行业通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热潮之下,拥有核心原料的品牌生命力无疑会更加顽强,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也会随之上升。尽管这对行业总体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创新升级而言只是一小步,但也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