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的年轻人,只逛打折区
来源/镜观台
作者/李欣 付饶 谭露露 谢媛媛 孙玥
当代年轻人,开始用“折扣”拉满生活的“性价比”。
过去,“折扣”似乎总是锚定在几个固定时间节点,比如“双11”“618”“黑五”等,在这些以“买买买”为主题的大促节里,消费者才能等到不可多得的“低价”。
然而,近一两年,“反向消费”风潮渐起,这届年轻人开始愈发理性。纵然是购物节,也不再“狂欢”。譬如,今年双11结束后,不少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表示,“今年抠抠搜搜地花了一些钱。”
当年轻人愈发“精打细算”,加之渠道低价竞争深入,直播带货等方式渗透生活后,“低价”也逐步飞入寻常。“折扣”不再专属于某个时间节点,“全面折扣化”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而这届年轻人也更倾向于选择“低价”“折扣”“平替”产品。《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精细化”成为消费关键词,超过92%的消费者表示自己的消费观念更加保守,需要更精细地规划或减少消费,并有45.6%的00后年轻人表示会尝试产品平替。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生活中常买打折产品的消费者聊了聊。他们之中,有人为在买菜APP上抢到低价菜,宁愿推迟晚饭时间,也要坚持每晚6点后抢“折扣菜”;有人每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折扣款;还有人即便是到“奥莱”买过季大牌,也专挑“折上折”或“断码”产品,只求更便宜;更有游戏爱好者,基本只买折扣游戏,称打游戏也讲性价比。
从“冲动消费”到“谨慎理性”,年轻人在购物时愈发注重“性价比”。这与收入无关,他们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拒绝溢价,高品与低价才是他们的既要又要。
01
为节省开支,在买菜APP上蹲点抢打折菜
关雨丨28岁,公司职员
刚毕业的那几年,我晚饭最愁的是吃什么,现在最愁的是几点下单才能买到便宜菜。
作为朝九晚五,偶尔还要加班的北漂一族,工作前几年我的晚饭一直都靠外卖解决。直到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和节省开支,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买菜自己做饭。
因为不想出门,开始做饭后,我便一直在APP上买菜。买的次数多了,逐渐发现一个规律,某平台的菜在下午6点以后比其他时间更便宜。比如,油菜下午6点前的售价为2元多,6点后就降至1元多。
我猜测这种降价是因为生鲜产品的储存时间短,很多蔬菜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就坏了。从那以后,我每次买菜都要等到下午6点以后,能省就省。
但只可惜这种便宜菜没多久就买不到了。估计是平台在“大数据杀熟”,我发现现在即使已经过了下午6点,蔬菜也没有降价。有好几次我等到晚上7点多,蔬菜还是原价,纠结之下也还是下单了,毕竟从品质来看,菜还是很新鲜。
同时,我也在寻找新的可以“薅羊毛”的平台。最近,我就发现了另外一款APP。和之前用的那款APP一样,晚上下单比其他时间段下单便宜很多。
例如,某天下午5点多,我发现铁棍山药和绿豆芽分别是500克8.69元、350克4.19元。晚上8点多再看,就降价了,分别降到了500克3.83元、350克1.83元,铁棍山药甚至降了两倍的价格。
图/某APP同一天晚上8点(左图) 和下午5点(右图)的菜品价格 来源/关雨提供
但是这款APP的降价菜品有限,感觉是哪个菜品难卖就降价卖哪个。
另外就是,这些菜我也不喜欢吃,勉强吃一两顿还行,长期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说现在想在这些平台上“薅羊毛”越来越难了。
02
一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
小七丨26岁 设计师
近一年,我几乎没有买过正价的优衣库,收入囊中的都是打折款。特别是当优衣库越来越贵时,“折扣价”就显得更香了。
从读书起,以“性价比”著称的优衣库就是我衣柜中的常客,特别是一些基础款的T恤和衬衫、内搭等,我常年购买。但可能是因为逛的频次不高,那段时间也不会特别注意到折扣,经常试穿合适后,就正价入手。
直到我搬到了优衣库门店旁边。搬家后,每次下班从地铁出来,我都忍不住去逛下优衣库,算上周末有时一周能去5趟。
去的频次高了,遇到打折的机会便也多了。我发现,折扣后的优衣库,才是“性价比”中的“性价比”。从149元降到129元的外套、从129元降到79元的内搭、从79元降到59元的T恤等等,都被我“薅”到了。
期间,我还一度觉得过去的自己“吃了大亏”。特别是当我看到之前正价买的衣服,在不到半个月之内降价了几乎一半后,我更坚定了“不买正价”的选择。
图/优衣库价格前后对比 来源/小七提供
为了“蹲”优惠,我还会将原价的衣服拍照记下来等打折,不打折不买。有时候撕开红色的折扣标签,看到高昂的原价,我都觉得自己“占尽了便宜”。
后来,我还专门去小红书上整理了优衣库的折扣规律。比如,周二更新超值精选,周五限时特优。而除了大促外,每年1月、6月初、7月、11月底等,都是优衣库的“打折季”。我也会特意挑选这几个时间来逛优衣库。
逛优衣库多了,我发现曾经的基础款性价比之王,在渐渐脱离基础款的同时,价格也开始变高了。不过,快时尚涨价了,我“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观却没有变,且买打折款的优衣库既满足了我的购物欲,也适当践行了“节俭主义”,更让我在低价中感受到了“薅羊毛”的快乐。
03
告别线上,下班后和大爷大妈抢超市打折菜
张大方 | 29岁 设计
谁能想到,我还没到30岁,就已经过上了和大爷大妈们在超市扎堆抢打折菜的生活。
以前,我算得上是线上的忠实消费者。今年6月份,在搬了家之后,我发现小区附近有一家超市,经常有老人在里面买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也去逛了一次。
没想到这一逛,直接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
对比一些线上APP,楼下超市的蔬菜便宜又实惠。比如,原来在某线上APP买一颗400g的西兰花要花5元,在超市只要3.5元;同样价格的小白菜,在线下超市能买到的量,某线上APP的3倍之多。
不仅如此,线下超市经常有打折促销活动。在晚上7点之后,超市里不少蔬菜水果都会降价处理。
通常这种打折活动一出来,周围便会围上一群大爷大妈激情抢购。我以前是不会挑水果和蔬菜的,但现在直接往大爷大妈的人群里扎堆,跟着他们学习怎么挑菜。可如果去晚了,基本就抢不上了。
图/晚8点,菜就被抢空了 来源/张大方供图
除了日常蹲打折菜以外,我发现每逢大促,或者重大节日的时候,商超也经常有打折活动。像是日常洗护用品、厨房用品、零食酒水等都有折扣。运气好的时候,五折就能买下来。
双11的时候,我就薅了不少羊毛。平时舍不得买的酒水,趁着打折,一口气囤了十几瓶。直到昨天,酒水还在”买一送一“。
现在,我都不买”正价“的菜和日用品了,也不用线上买菜软件了,就等着超市”打折“的时候再买。一来能省不少钱,二来也降低了自己的购物欲望。
04
到“奥莱”买大牌,也要等“折上折”
晓晓 | 32岁 媒体人
过去,我是一个对价格没什么概念的人,看到喜欢的商品,不经过比价就会直接入手。直到前两年,我偶然接触到奥特莱斯,深深体会到了打折的“香”,也彻底转变了消费习惯。
去年圣诞节期间,我看到奥莱商场公众号推送“折上折”的活动。本就很便宜的商品,价格更低,而且款式跟官网或线下商店对比起来,并不过时。当时便觉得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折扣的基础上,还有“更香”的价格。自那以后,我就关注上了奥莱的各种活动。
我平时喜欢运动,但运动鞋的价格一般都不便宜。但某个周末,我到奥莱购物,在断码区看到官网价格799元的“飞马38”,不配鞋盒摆在货架上,售价仅需399元。因为断码,还能再打65折,最后鞋子买到手只花了200多元。一下比官网便宜了好几百,顿时觉得自己赚大了。
图/奥特莱斯正在打折的飞马38 来源/晓晓提供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我的脚比较小,“断码鞋”对我来说,特别香。每次逛奥莱时,冷门的断码鞋区就成了我的宝藏之地。售货员看到我还会两眼放光,特别高兴地说,这个鞋终于有人穿了。然后十分热情地向我推荐,甚至还会给抹个零。
除了断码鞋之外,奥莱的童装区我也经常会逛,折扣力度比成人区更大。
现在我会特别关注奥特莱斯的打折季,比如周年庆、618、双11、圣诞节等。
需要添置衣物时,我也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到“去奥莱”,碰到性价比高的鞋子也会有种“捡漏”的快乐。而只买“折上折”的购物习惯,让我感觉比之前多省了“一个亿”。
05
为了囤临期折扣零食,差点买了个冰柜
小元 | 30岁 财务
作为一个天天刷购物直播间的人,临期食品刷新了我零食价格的下限。
平时,我的工作属于“间歇性”的忙碌和休闲。忙的时候很想吃零食补充体力,休息的时候更想躺着吃零食看剧了。但是公司楼下便利店的零食价格太贵了,一包糖能卖到10元,一包卫龙辣条少说也得5元。
某天,我偶然刷到了一个专门卖临期食品的直播间。浏览了一圈后,我感觉捡着大便宜了。更重要的是,这几个直播间的临期食品,还在打折扣基础上,再有折扣。
在直播间,整箱12瓶装的核桃露,只需要19.9元,平均下来一瓶核桃露的价格不到2元。但是在某APP,同款饮料的售价是45.99元,直播间价格便宜了一半不止。
就凭这性价比,我成了临期食品直播间的常客,经常激情下单,如同上瘾了一般。
图/某购物软件订单截图 来源/小元供图
现如今,临期食品布满家里各个角落,成为我家里零食的“主力军”。为了储存这些零食,我甚至还考虑过要不要像直播间里面的“家人”一样,买一个新的冰柜用来囤货,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我购买的临期零食,并非是叫不出名字的“野鸡产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品牌,所以整体品质很高,很少出现踩雷的情况。
且虽然链接上标注的是“临期产品”,但大多数距离过期时间至少还有一个月。我和家人、亲戚一起“消灭”零食,再在朋友上门的时候顺手送一些,通常都能在过期前吃完。
临期零食,真的很适合和家人群居的我。
06
蹲“史低”入手,打游戏也讲求“性价比”
图图丨27岁 运营
这些年,“该省省,该花花”的道理贯穿我的衣食住行,甚至包括“精神娱乐”——打游戏。
起初,通过Nintendo Switch入游戏坑时,我就研究过如何买“折扣”游戏。当时,我便发现,Switch的游戏分为数字版和实体卡带版两种,其中,数字版游戏根据地区不同,优惠也不同。
发现这一现象后,为了买到便宜的游戏,我通过看各种教程买不同地区的“点卡”,蹲到过不少打折游戏。
这两年,我脱坑NS,转投PS5的怀抱,不变的是仍在研究如何买到打折游戏。
为了“蹲到”史上最低,我在微信公众号和一些平台上关注了不少游戏资讯账号。这些账号会定期汇总“近期PS商店折扣游戏”,还会详细列出该价格是“新史低”还是“平史低”。
通过这些资讯,我蹲到了首次打折的《生化危机四重置版》和打了6.6折的《艾尔登法环》,均是“新史低”。且二者都是高评分游戏,特别是当《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实体版不易购买,《艾尔登法环》很“耐玩”的情况下,以“新史低”价格购入绝对称得上是“超值”。
图/图图打折买的游戏 来源/图图提供
除了游戏日常打折外,在一些重要的大促节点,如“双11”“黑五”等,许多游戏平台不仅会放出“历史低价”,就连订阅制会员服务也会打折。
比如,在今年6月,港服PSN商店“Day of Play”折扣活动上,订阅制会员服务年度首次打折,“一二三档年会员全部75折”。收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即又续费了一年会员。
今年双11,我也终于等到了“3折”的《巫师3:狂猎完全版》,而此前这款游戏的数字版“撑死”也就低至5折。
老玩家们其实都知道,PS5上的游戏经常打折。所以我这种“价格敏感”的游戏玩家,基本不买原价游戏,耐心等到“史低”入手,性价比拉满,游戏体验也没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