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市场看好的李宁 22亿港元“抄底”恒地香港北角物业
来源/观点网
撰文/黄金土
12月11日,李宁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只是这次对李宁来说并非好事,因为热搜标题为“李宁年内股价跌近70%”、“李宁市值仅为安踏25%”。
被挂上热搜的导火索要追溯到前一天晚上的一纸公告。
12月10日晚间,李宁告称,将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方式购买恒基兆业位于香港北角的一幢大楼“港汇东”,代价为22.08亿港元,预计将于2024年1月28日或之前完成此次交易。
对于此次收购,瑞银报告指出,基于是次就非核心业务作开支,预料会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果然不出其所料,12月11日港股开盘李宁暴跌11.1%,截止收盘跌14.29%,报18.30港元,股价一度创年内新低.自3月份以来,该公司股价年内累计已跌近八成。
目前李宁总市值480.4亿港元,仅为安踏体育的约23.34%,不到四分之一,后者总市值达2058亿港元。
不过李宁自身似乎比较乐观,向外界表示,集团于香港的业务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扩展香港业务运营将有助于扩展国际业务,因而具有重要策略意义。
现实选择
虽然李宁表现得很乐观,但“向外走”其实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18年,李宁作为第一家中国运动品牌亮相纽约时装周走红出圈,在国内也被打上“国潮”标签,并以此为契机推出国潮产品,一度风靡全国。
2021年发生了“新疆棉”事件后,李宁等国产品牌代表又再次吃到红利,销量再次迎来急速增长。
2018年至2021年,李宁实现了4年时间把业绩规模翻了一倍,营业收入从105.11亿元增长到225.72亿元;毛利从50.53亿增长到119.69亿;归母净利润则从7.15亿增长到40.11亿。
在业绩一路高歌的同时,李宁开始尝试转型走高端路线,期间推出了定位高端轻奢的LINING1990,产品价格区间位于800-5000元,并在恒隆、万象城、SKP等一线、新一线的核心商圈开设了24家直营门店。
除了推出高端品牌外,李宁的其他产品也在涨价。
在李宁还是“国货一哥”的时候,大家愿意为其买单,所以转型之路走得还算顺利。只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耐克、阿迪达斯等竞争对手发力,以及市场国潮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让李宁逐渐失去市场的“宠爱”。
2022年,李宁收入为258.03亿,同比增长约14.31%;录得归母净利润40.64亿,同比增长仅约为1.32%,远低于收入增速,开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同比下滑4.6%的毛利率以及增长28%的市场推广开支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李宁在打折促销的同时斥资大力营销。
这是很矛盾的操作,打折促销拉低了高端品牌的影响,营销则是在维持高端品牌的定位。
然而采用打折促销手段并没有吸引到消费者前来买账,据2023年中报,李宁营收同比增长13.0%,净利润同比下降3.1%。与此同时,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55天上升为57天,货品积压问题更为严重。
出于去杠杆压力,李宁将2023年门店扩张目标从250家下调至230家,并以直营店为主。
10月25日,李宁披露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运营情况。期内,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的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单位数增长。线下渠道录得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渠道录得20%-30%低段增长,批发渠道录得低单位数增长;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则是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在同店销售方面,李宁录得整个平台按年中单位数下降。其中,零售渠道录得中单位数增长,批发渠道录得10%-20%低段下降;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则按年下降低单位数。
公布后的第二天,10月26日,李宁股价暴跌20%,市值瞬间蒸发165亿港元。
大和将李宁评级由“买入”降至“优于大市”,目标价由55港元下调至49港元;野村亦将目标价由64.1港元下调至43.7港元,预期利润增长放缓;瑞银亦跟进将李宁目标价由43港元下调至39港元,予评级“买入”。
若是把K线拉长,可以看出李宁股价从今年3月份的77.0港元跌至18.3港元,市值缩水约76.23%。此次由购楼事项引发的超14%股价下跌,也反应了市场对李宁的信心缺失。
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时候,李宁选择把目光往外看也不难理解了。
对于今日股价大跌,李宁方面回应表示,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早有预谋
这也不是李宁第一次亮相香港了,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积极进军香港市场。
2022年底,李宁于香港尖沙咀开设首间旗舰店,月租金200万港元;2023年7月,于屯门、荃湾、大围再开出3家门店;同年10月,于将军澳开店。
对于在香港市场开拓门店,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钱炜在8月份举办的业绩会上便表示:“有机会就开,不是开一家门店就是目标,我们不是来做广告的,我们是来做生意的。”
这一次,李宁决定在香港设立总部,看上的正好是恒地旗下位于位于香港北角电气道218号的商业大楼“港汇东”。
根据交易公告,于完成后,李宁将拥有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权益,而目标公司旗下主要资产便是“港汇东”。资料显示,目标物业为一整幢楼宇,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呎,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呎,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
截止2023年12月5日,该物业估值约24.6亿港元,与收购价22.08亿港元相差2.52亿元,因此有分析称李宁是为了抄底香港楼市。
不过这个说法不太能站得住脚。一方面,李宁此次收购的目标公司2022年度收入为4954.96万港元,除税后亏损为8035.79万港元。从这一业绩来看,或许李宁还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才能通过这幢物业实现盈利。
目前该物业租户均为独立第三方,李宁后续将会与现有租户续约,并为尚未出租的部分物色新租户。
另一方面,近期香港楼市持续疲软。截至12月4日当周,衡量香港市场景气度的美联楼价指数已连续16周下跌,创逾六年半新低。
此外,12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虽然政府在10月底调整楼市需求管理措施,但成交只略有回升,整体仍低于上半年平均水平,楼价继续偏软。
陈茂波指出,由于香港息口上升和外围环境不明朗,楼市气氛保持审慎,住宅楼价在首10个月下跌4%,7-11月的每月平均成交宗数只有约2800宗,较上半年低35%,成交量仍在低位徘徊。非住宅市场方面,第三季度售价和租金维持窄幅上落。
根据高力国际披露,香港2023年第二季度大宗交易量为26.6亿港元,创19年来最低。其中办公楼成交占比38%、零售商业成交占比32%、酒店及服务型公寓占比18%、工业园占比12%。
这些因素也都是造成李宁此次股价大跌的原因。
李宁方面则对未来比较乐观,表示透过收购事项购买物业用作集团香港总部展现了集团对其于香港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并标志着其落实执行加强国际业务发展计划。
或许,进军香港只是李宁迈向国际的第一步,至于向外走是否能挽救“国货一哥”,现在还难以盖棺定论。
而且,李宁此次回应股价下跌时还表示:“实际上,从2022年香港门店开业以来,海外拓展已提上集团业务规划之中,我们预计2024年会启动李宁海外业务的拓展,并希望在海外通过品牌运营,建立海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建立海外品牌经营的模式,为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打下基础,使之成为李宁集团的成长引擎之一。”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