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考察就是另一场City Walk吗?这些误区要厘清
出品/联商&商业夹生饭
整理/娜娜
编者按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Citywalk近来在商业考察活动中也十分流行。对常需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商业调研人士来说,以Citywalk的方式走进一座城,贴近一个商业体,感受和体验不同商业体的经营特色已成为一种既定的工作范式。
相比于旅行中可以漫不禁心,商业考察承载了更多目的性,因此注定商场考察不能只是一场“到此一游”的Citywalk,在考察前、考察中都需要带着思考,做足充分的准备,最终才能有大的收获。
近日,联商&商业夹生饭第四期节目以“商场考察就是另一场City walk吗?”为议题,三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对这一现象和话题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一起来回顾一下。
作为本期直播主理人,范唯鸣老师首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商场市调要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商场样本基础上,才能量变产生质变,当然,看的过程中也不能“走马观花”,需要提炼归纳。
下面是范老师的精彩观点:
1. 从事商业的人,其看商场的数量是“底气”,也就是,没有一定的数量的积累,我们谈不上对于商场的观察和认知。从这个角度讲,从事商业,的确需要时不时地来一场City Walk。我们已经习惯到一个城市,就看一个城市的商场,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场,还看有特色、具文化、享生活的商场,从而对于商场在不同城市群、不同顾客圈层、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的图画。
2. 数量必须进步到质量,看商场不是只有数量,也不是“走马观花”,还需要细看、归纳和抽象。之所以你能一眼看出其业态构成理念和操作手法,那是因为你有了在数量的积累基础上的分析,掌握了一般规律,从而在自己的实践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种自信来自于大量看商场后对于运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从这个角度讲,看商场又不能只是City Walk,需要加上提炼的功夫。
对此,张凯胜老师持相似观点,在他看来,市调商场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总结行业规律。他着重强调,市调出发前的规划至关重要,80%的市调成败都在于此。
来回顾一下凯胜老师的精彩论述:
我的主张:两年至少看满200个商场,你才能抓到商场的基础逻辑,也才理解商场基础知识!市调有成本,带着自己商场的问题去看商场,才会有收获。
1、瑞典心理学家卡尔·韦格尔提出,要在行业成为专家,需要经过大约十万小时的训练与实践。我十分认同,市场调查商场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总结商场的行业规律,包括建筑、动线、业态布局、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
根据本人市调超过20年,全球19个国家与地区,国内超过413个城市超1万个商场得出的个人经验:
A:市调超过50个商场,收获到业态与面积比例的合理性、主力店与搭配业态的动线规划等;
B:超过100个商场,了解到建立商圈竞争力,业态领军品牌的必要占比、杀手级业态的合理数量、扶梯与直梯数量的有效分布等;
C:超过200个商场,总结出商圈领军商场,需要不低于三个以上独有卖点、跨业态品牌最佳组合、同业态品牌最佳落位等。
2、若是满足了数量,融会贯通行业规律、成功商场的关键与失败商场的共性后,下一个就是“质”的市场调查:
A:市场调查有昂贵的成本,包括时间与体力、交通与住宿支出等,当然必须是“有收获”。
B:市场调查拿不到商场经营数据,也几乎见不到商场操盘手,甚至收集不到过去几年招商调整方案等,因此,要有收获,高达80%成败在于“出发前研究与规划”,15%是“商场现场实施市调”,5%是“市调后的复盘”。
3、出发前研究与规划:市调成败高达80%在此!
A:研究自己商场,遇到什么问题?想要透过市场调查获得的参考?至少列三个。
B:研究市场调查的商场,尽量满足类似的经营条件,才有收获:城市等级、面积大小、商圈竞争强弱、核心主客群、开业后生命周期、商场类别等。
C:网络研究市调商场,过去二年的报导,包括商场卖点、关键主力店与业态、主诉求客群、招商调整后新闻、客流变化数据等,去匹配自己商场的问题,才有出发的必要。
D:规划市调整体时间、来往交通选择、当地多商场路线、住宿、每个市调商场预计要收获的内容、每个商场内的市调路线、拍照的目标物、现场客群的观察与拦访等。
E:一旦规划好,将市调纪律纳入,包括市调时间、用餐时间、住宿时间、照片收集数量、团队的分工、进出商场的时间节点与位置等,没有纪律就没有有质量的市调!
4、市调成败剩下的20%,包括市调现场的实施、市调后的复盘,怎么做?请把上面的研究与规划做好,你就知道这二个该怎么做!
总结一句话:先有足够的量,再来谈有价值的质。看不够200个商场,你就无法实施有收获的商场市场调查。不认同?等您看完200个商场,我十分愿意等您来PK我!
对于商业考察要多看项目这一点,宋老师也同样表示认可,同时他进一步指出,除了多看项目,还要“深看”项目,且要多关注项目背后的要素。看项目不是集邮,单纯追求数量无太大意义。
那么到底该怎么去看商业项目?来听听宋老师的箴言:
首先,作为一个商业地产人,一定要多看商业项目,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商业项目,确实会对自己有很大启发。
但是看项目,不是走马观花,要带着目的去看。
一般来讲,项目考察,不外乎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看一些做得成功的,或者非常有创新意义的案例,扩展自己的商业视野。第二种是自己有项目要做,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可以借鉴。
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带着问题去看。
第一种,很多项目的成功,其实都是有特定的发展背景,比如前滩太古里,一线城市的新兴片区,上海丰富的商业资源,太古集团的开发与运营能力等等多种因素结合,才造就了这个红极一时的商业综合体。我们看一个项目的时候,当然可以从表面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空间处理,业态组合,景观特色等等,但不了解区域背景,消费特征,业主能力以及运营情况,对项目的理解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种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参考案例,一定要有参考价值,一个三线城市的商场,去拿SKP做对标,恐怕没什么意义。选择参考案例更要考虑项目的自身特征与案例的匹配性,而这些都不是去转一圈就能知道的。
所以多看项目,与深看项目并不矛盾,时间不够,可以先以初步考察为主,但有时间了,一定要多去关注项目背后的东西,否则很多时候,你对项目的了解其实是很片面的,甚至有些情况下,错误的理解还会带来副作用。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你看了很多项目,但还是做不好商业地产!”
我们同事去考察前,一般我都会要求先把项目背景,特色以及区域的情况,做一个前期了解,到了现场,除了看大的层面外,还有对细节有更多注意,例如卫生间,接待台,休憩区,动线组织,小空间的处理等等。这些也需要带着专业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同时有条件的话,还一定要了解下实际运营情况,发展中的调改措施等。
看项目不是集邮,单纯地追求数量意义是不大的。
下期直播主题预告:“哪有淡季做旺这回事?”,敬请期待!
关于联商&商业夹生饭栏目简介:
“商业夹生饭”是由范唯鸣、张凯胜、宋若嘉三位知名商业地产专家联袂组成的新奇特组合,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以直播会友的方式吹起了行业交流新风——三个“老男人”的商业侃大山,不定期邀请行业嘉宾空降交流;是一场老友叙旧,也是一场商业talk show,更是一场头脑风暴。
如今,商业夹生饭已登陆联商网,在更大平台上做覆盖面更广、更有影响力的分享和传播。这无论对于夹生饭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联商网内容生态的建设,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广大粉丝用户而言,也将为之带来全新的内容体验。
目前,栏目平均以半月一期的频率在联商网官方微信视频号上播出,每期一个讨论主题,由三位老师轮流主持。自2023年11月9日开播以来,已播出四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