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为什么做不好小红书?
出品/Mall先生
作者/晓虎
在巴黎奥运会上又着着实实火了一把的小红书,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已经从去年的浅尝辄止,变成了如今的“加速拥抱”。
最近,和一些头部项目的市场负责人聊起为什么要做小红书时,“流量好、用户匹配”、“运营成本低”、“多一个推广触点”等等,成为了高频关键词。
但和明确的方向与美好的期待不同,国内购物中心的官方小红书账号,普遍处于粉丝量不高、爆款少、线上线下转化率低等问题。这一期,我们就详细来聊一聊。
01
商场的小红书
都做得怎么样?
我们做了个购物中心行业的不完全扫描,整理出了136个粉丝量靠前的商场官方小红书账号。(覆盖了:全网粉丝数量前10的商场账号、各连锁开发商体系内粉丝数量前10的账号、奥莱和免税店类目里粉丝数量前10的账号。)
上述样本足以体现出商场小红书运营的头部情况。整体后的粉丝数量分布如下:
平均值 | 中位值 | |
粉丝数 | 2.25万 | 1.5万 |
点赞数 | 4.65万 | 2.4万 |
收藏数 | 1.8万 | 0.8万 |
从平均表现来看,即使已经是行业里的“优秀玩家”,这样的粉丝和点赞数据,和各家购物中心动辄10万起的公众号粉丝相比,都完全不够看。
按公司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不同体系对小红书账号的重视程度。但总体而言,由于天花板太低,粉丝数量的绝对值差异并不大。
公司 | 前10平均 | 公司 | 前10平均 |
太古 | 2.86万 | 万达 | 2.71万 |
华润 | 2.44万 | K11 | 1.58万 |
1.72万 | 恒隆 | 1.41万 | |
银泰 | 1.49万 | 龙湖 | 1.27万 |
新鸿基 | 1.47万 | 瑞安 | 0.88万 |
凯德 | 0.71万 | 印力 | 0.42万 |
去年我们曾经写过:20万粉的购物中心小红书账号,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今年来看,赛道格局仍然没有变化,免税店和奥特莱斯仍然是商场官方小红书账号的顶流。
项目 | 粉丝数 | 城市 | 类型 |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 | 28.6万 | 海口 | 免税店 |
Cdf三亚国际免税城 | 25万 | 三亚 | 免税店 |
海免海口免税店 | 22.3万 | 海口 | 免税店 |
杭州湖滨银泰in77 | 6.2万 | 杭州 | 商场 |
昆明呈贡万达 | 4.9万 | 昆明 | 商场 |
成都skp | 4.4万 | 成都 | 百货 |
海控gdf免税城 | 4.2万 | 海口 | 免税店 |
卓悦汇购物中心 | 4.2万 | 深圳 | 商场 |
前滩太古里 | 4万 | 上海 | 商场 |
三里屯太古里 | 3.9万 | 北京 | 商场 |
如果把三家20多万粉丝的免税店去掉,真正就购物中心而言,平均粉丝数还会更少。
那么,为什么商场做不好小红书呢?
02
流量机制
注定了结果不同
首先是平台性质和推送机制的差异,使得商场在微信公众号上沉淀的涨粉和运营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地推、赠礼、缴停车费等等),基本完全不适用于小红书。
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制”推送逻辑,侧重于已有粉丝群体的维护和内容的主动推送,本质上是一个“中心化”的发布渠道。
对于这样的平台,“选准博主”非常重要。购物中心自身能稳定输出和消费者有关的资讯,同时又能搭载服务号或者小程序实现提供相关的便民功能,自然会受到辐射范围内居民的稳定关注。
曾经的“含咪量”测试,显示出“博主选择”的意义
而小红书的“推荐制”,则是通过算法匹配用户兴趣,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分发。其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内容社区。
在这种模式下,给自己“打对标签”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选准博主”。
就在那支奥运期间的宣传片里,小红书喊出了“3亿人的生活百科全书”的定位。试想,谁会去关心百科全书里,每个词条背后的作者是谁呢?
这是小红书涨粉慢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红书的平台定位,侧重于作为一整本“书”的意义
更要命的是,对于博主而言,优质的内容亦不是100%的流量密码。
在推荐制的模式下,除非锁定关注页面,否则一个博主的内容能被推荐给多少人看到,并不完全和它的粉丝数量呈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平台所赋予的流量的影响。
在小红书技术团队的官方公众号里,是这样写到的:“扶持新发布、低曝光的笔记可以增强作者的发布意愿。”可见算法机制的背后,隐藏着平台通过对流量的“控制权”,实现对创作者心态的拿捏。
小红书上爆火的素人贴 | 来源:小红书技术
即使大V的内容更好,但把流量倾斜给素人,来激发他们更积极的创作,反而对于平台的日活和留存更有利。
这是小红书大V即使粉丝多,甚至内容也好,亦无法保证像公众号一样稳定输出爆款的根本原因。
03
用户心智
决定传播效率
除了在算法上的冲突,使用APP时的用户心智,也影响了购物中心日常通过小红书传播资讯的效率。
作为一个依靠算法来决定分发流量的平台,冷启动阶段的用户互动指标,对于帖子是否能进入更大的流量池至关重要。
而是否能激发用户的互动欲望,固然和帖子的内容与设计精美程度有关,但更重要的要契合用户当下的期待与动机。
小红书新内容冷启动pipeline | 来源:小红书技术
当用户打开小红书时,最大的两种可能性:
一是带着目的,搜索某个问题的解答。在这种模式下,购物中心大部分资讯信息都会因为“容易过期”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小红书独有的长尾流量,商场账号几乎完全享受不到红利。
做攻略是很多人使用小红书的目的
二是随意刷刷,寻找有趣的生活方式。B站用户@张暴撕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她把小红书比作“生活展览馆”。
“对品质生活的细节化需求,对所有美好生活方式的观察、体验和分享,构成了这个平台内容的基本盘。”
乍看起来,这些内容完全是购物中心所能够提供的。毕竟商场有上百家不同的品牌店、上万件货品,它们本身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单元。
但如果官方账号的内容,仅仅是千篇一律的品牌活动转发、新店预告,停留在资讯层面,没能触达“生活方式指南”的精度,那便没有对上用户使用APP时的心智。
日常资讯不是小红书用户所期待的内容
就好比顾客想吃一碗大厨烹制的蛋炒饭,饭馆却端上了一份蒸蛋+一碗米饭。看着材料没错,可就是提不起胃口,自然也就很难得到预期的理想反馈。
结语
所以,和账号运营者是否努力、排版是否精美无关,小红书的分发机制带来的天然流量困境,以及迥异的用户心智上造成的低传播效率,是购物中心官方小红书账号数据疲软的症结所在。
再加上“互联网算法”天然的“反地域性”,会把许多内容推送给十万八千里之外却有着相同画像的读者,导致高赞内容和实际到场顾客之间的转化率并不理想。购物中心沿用公众号的KPI指标来做小红书却拿不到结果,太正常不过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购物中心一定做不好小红书。
如同上文提到的,购物中心所拥有的空间场景、品牌组合、营销活动与社交氛围,都是当下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红书官方也始终在推进和各类线下场景以及不同商场的合作,实现线上线下的流量互动和共赢,展现出了“双向奔赴”的积极意愿。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