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庆:零售业发展与创新的政策导向
来源:
2010-06-25 10:36
图为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选庆
尊敬的张志刚会长,王忠林副市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感谢中国商业联合会的邀请出席第五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是商务部内贸领域重点支持的展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这是第五届。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业界内外具有重大的影响。这里我谨代表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下面就大会的主题,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重大机遇。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作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率先把我国的经济列车带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和结构不断升级的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增长相对滞后。那么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居民消费年均增长是8.8%,也就是比GDP增长每年平均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消费率本来就低,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所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处于这种长期偏低的状况。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是35.3%。而同期我们看一些数字,美国是70.1%。印度是54.7%。也就是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从绝对数字来看,按照国际可比的最终支出消费额计算,折合21740亿美元,排在美国、德国、法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五位。与全球第一的美国的居民消费相比,它的消费额是多少呢,是125168亿美元,我们只有六分之一的水平。美国的人口又是我们的六分之一的水平。也就是说从人均角度来看,我们只有美国36分之一的水平,所以差距还是很悬殊的。消费率长期偏低,要维持消费增长势必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后两者越来越受到资源、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显得突出。低消费率的增长方式是难以支撑和不可持续的。只有消费稳步增长,才能够弥补投资和进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来看,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支持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当中最为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消费所发挥得稳定剂作用更为突出。零售业是以消费市场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产业。消费势必要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和壮大,根据2009年的数据,居民消费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多释放出3353亿人民币的消费需求。按照我国本世纪以来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1.6%的测算,到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将达到五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如此强大的消费,给我国零售业注入了强大的不竭的动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为了扩大消费,包括批发、零售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将对现有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财税制度的设计、用地的政策、水、电、气等公共服务的定价等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第二,我分析一下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特点。197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走过了一条改革与开放并举、发展与创新并重的道路,逐步形成多经济成分、多种营销方式、多业态、多业种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规模上看,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25340亿,是78年的8.4倍。同时批发零售总额是105143亿人民币,是78年的77.3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第二个,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的成功导入,给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组织结构的革命,据统计,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特许经营体系3500多个,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特许体系最多的国家,加盟店总数在30万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了600万。覆盖的行业业态超过了60个。
第三,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我们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等使得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经营效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引发了以流通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第四,流通业作为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环节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是8.7%。在这8.7个百分点的增长当中,我们消费贡献了4.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已经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作用在逐步的加强。总体上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零售业在经营品类的繁多和细分化,场所和设备的现代化,业态和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在为消费者提供周到、舒适、方便的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零售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产业集中度还是偏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零供关系不稳定、同业竞争不规范、自我经营能力弱化,盈利模式僵化等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模式不够科学、管理体系不够精细、经营模式僵化的企业陷入了困境。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就成为保证行业和企业活力,培育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下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零售业的升级与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我们零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挑战, 零售企业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一是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零售企业应当认真研究行业和消费的发展趋势,吸收和采纳发达国家和外资企业在商业领域的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参考和借鉴他们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教训和不足,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互利共盈的观念,处理好与供应商、消费者和业内同行的关系。零售商和供应商分别是供应链的主要主体,承担着供应链不同环节相互关联的职能,这种合作程度决定着供应链的发达程度,也体现着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换手率,做到信息共享、利益均粘,利益共担,才能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是注重发展方式的创新。为降低经营风险,不少零售企业凭借渠道优势,大大缩小了自营商品比例。经营方式主要以出租柜台、物业管理为主,大多采取与商家和品牌商联营,实行扣点、返点收取费用,自我经营能力在弱化。这种单一营销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创新。这里我们也希望广大零售企业在做好市场细分和顾客定位的基础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方式,在调整结构和升级方面下工夫。从过渡追求规模转向精细管理,从要数量转向要质量。一方面扩大自营和自采的比例,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把品牌做深做透,形成专业化经营,形成差异化竞争特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不断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吸引消费亮点。加强与文化旅游娱乐产业的联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现代流通技术虽然在一些企业得到应用,但是没有普及。不少企业仍然以简单的买卖为主,专区地区差价、时间差价来生存,经营品种单一、业务单一、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提高先进的技术利用水平是零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零售企业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生产、金融、物流、信息等企业加强协作,一切积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提高服务功能和渠道控制力,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互利共盈。另一方面,在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流通领域的理念和惯例,规则和操作经验等内升技术的自发积累。事实上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各种文化、观念和制度等构成了无形技术,有更紧密的联系。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有形结合才能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刚才张会长提到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我觉得就把现代理念和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因此必须提高流通技术的认知度,加快流通技术尤其是无形技术的扩散和吸收,通过技术进步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个问题,我谈一下商务部做好公共服务、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设想。当前,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正处在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商贸流通服务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商务部的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商务部着力在商贸流通领域推进五大体系的建设。
一是以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和培育专业批发商为重点,推进现代批发体系。二是以满足城乡居民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多元化消费为重点,提升现代零售体系。三是以平移市场波动,缓解买难、卖难为重点,加强调控体系。四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积聚力为重点,培育现代企业体系。五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为重点,发展科学支撑体系。
通过上述五个体系的建设,努力稳步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商贸服务流通业从业人员占就业的比重。确保到2020年,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标。中国商业联合会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艰苦和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这里我们一道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促进零售业及流通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本届零售商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联商网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