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巨头们相继出手 “手机菜篮子”带来新一轮PK

来源: 联商网 王迪慧 2019-06-03 13:30

图/联商图库

联商网消息:上班时间用手机下单,下班一到家,就有新鲜食材等着下锅,今年,与消费者“菜篮子”息息相关的App逐渐增多,像外卖一样方便的互联网买菜成为新风口。盒马、美团、饿了么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出手,聚焦都市白领们的“三餐食材”。

如今的“小菜场”里,到底有哪些重量级的玩家?它们又是以怎样的模式闯入生鲜新零售“战场”?《联商网》对此进行了盘点。

叮咚买菜


2017年5月,“叮咚买菜”上线,采用“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即时配送到家”模式,主打“0元起送,29分钟送达”。成立一年后,砍下3万单,获得GMV(成交总额)达3600万以上的业绩。据其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5月,叮咚买菜共345个线下服务站。每个前置仓面积在300平米左右,可以容纳1500个SKU。

当互联网买菜的风逐渐吹起,叮咚买菜也获得了资本关注。据悉,从2018年5月8日起至12月18日,叮咚买菜接连融资五轮至B+轮。参与投资的包括高榕资本、达晨创投、红杉资本中国、今日资本等。

叮咚买菜的优势:其一,通过前置仓模式解决生鲜电商“仓配、产品损耗”等难题;其二,“一根葱也能送”的承诺,解决了即时消费痛点;其三,0元送菜,0配送费,解决消费者对配送成本的顾虑;其四,在价格方面,与周边菜场超市持平。

然而,对于叮咚买菜而言,“0元起送、0配送费”的模式其实是把双刃剑,其经营状况、盈利模式一直备受争议。0元配送意味着前期的自建仓成本+配送成本需要平台承担,在生鲜本身的毛利空间很难覆盖到物流成本的情况下,互联网买菜的平台的盈利关键在于订单密度。海通证券在《叮咚买菜:前置仓模式,专注到家的社区电商》研究报告中测算了叮咚买菜的盈利模型。报告显示,前置仓面积约300平方米,假设平均租金水平为3元/平米;客单价50元;毛利率30%;单仓20个配送员、10个分拣员,测算单仓在日均800单/1000单/1250单情况下,年亏损额分别为98万元/55万元/0.2万元,亏损率分别为7.9%/3.6%/0.1%。

当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入场之后,叮咚买菜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生鲜赛道中坚持下去?结果犹未可知。

美团买菜


2019年1月,美团买菜启动测试,以“手机APP+便民服务站”模式,聚焦“三餐食材”等核心日常生活消费品类,通过“前置仓”的社区化选址和即时配送系统,为周边社区居民生鲜零售及配送服务。测试期间,美团买菜0元起送、免费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配送范围为服务站点周边2公里内。据美团方面透露,截止目前,美团买菜拥有十余个服务站点。美团买菜主打“层层严选的品质商品、高竞争力的价格、准时快捷的配送体验”,从经营品类聚焦,主营蔬菜、海鲜水产、肉禽蛋、酒水饮料、水果、乳品早餐、厨房用品等10大品类,总体约1500个SKU。

虽然同为“前置仓模式”一派,但是因为背靠美团,美团买菜业务拥有一些独特优势。美团在餐饮供应方面一直有所侧重,快驴进货持续为美团在餐饮供应链方面开拓业务。有了上游供应链的支撑,美团买菜业务的推进就容易的多了。此外,美团买菜自营的模式,更利于品质的把控,加之自有的配送服务体系,业务之间的协同价值正不断扩大。

盒马菜市


2019年3月21日,侯毅首次向外界公开盒马菜市业态。资料显示,盒马菜市的定位是“社区家庭日常所需的一站式解决中心”,主要满足3公里范围内居民的购物需求。目前,盒马菜市仅开出了2家门店,分别是上海五月花广场店和北京红莲店(由盒马老店改造而来),武汉首店也已经敲定,选址汉口后湖欧亚达广场,计划5月底开业。

从店面规模、品类、价格以及目标用户来看,盒马菜市都相当于“下沉版”的盒马鲜生。其最大变化在于,引入了“菜场化”的联营柜台,增加散装售卖和鲜制现售品类,以实现更好的线下聚流能力,增加门店售卖的非标商品内容,同时在价格方面尽量做到与周边菜市场的定价看齐。此外,盒马菜市还取消生鲜现场加工,餐饮面积大幅较少。

综合来看,盒马菜市意图将盒马鲜生线上线下、商品、营运、物流、供应链、服务等方面融为一体的优势和经验,复制、延展到菜市场领域。

苏宁菜场

2019年4月3日,苏宁小店宣布将于4月下旬,在小店APP平台上线商品预售和苏宁菜场两大重点功能模块。不过,苏宁上线的菜场功能主打“24小时从原产地直发至门店,消费者可第二天到附近的苏宁小店自提”。

此外,苏宁菜场的所有SKU,会同步接入苏小团,联和全国100000名团长同步推广。

苏宁菜场计划正式上线后,将执行每天晚上9点前截止订单的服务准则,在用户周边的原产地进行商品的调配。次日6点前,供应商会将清晨采摘处理的备货配送至全国5000家苏宁小店,供用户在早上7点及晚上9点的时间区间内自提。

苏宁杀入买菜,有两大明显优势。其一,与美团类似,苏宁同样具备供应链优势。据了解,苏宁菜场的预售功能采取先销后采的模式,依托苏宁生鲜供应链的支持,以应季生鲜品、原产地生鲜品为主,针对蔬菜、鲜肉、豆制品、活鱼等多种商品。既可以保证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同时也降低商品在门店、前置仓滞销导致的损耗;其二是门店的数量优势。对于苏宁来说,苏宁小店是仓店一体模式的基础,在2018年,苏宁小店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截至2018年年底,苏宁新开门店已经超过8000家。

痛点亦是机会点

如今,吸引了众多互联网巨头的“互联网+买菜”,被称为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之后的新风口。作为资本“新宠”,买菜业务如今有哪些痛点?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联商网》专栏作家云栖居士认为,线上买菜的六大痛点。

1、品类窄:难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

买菜对SKU的要求会比较高,需要种类更齐全。以叮咚买菜为例,其运营理念就是围绕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平台上的SKU要能够达到做一桌菜的标准,满足用户一日三餐一站式购物需求。叮咚买菜在选品上全面对标菜场,其APP上显示SKU数近2000个左右,其中生鲜SKU在1000个左右,其余均为调味品、零食干货、生活用品等。同时,在进口产品、有机产品、宝宝餐等方面,线上买菜也涉及也很少,而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线上买菜在这一方面的劣势就会逐步加速增大。 

2、毛利低:不足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

生鲜电商历经数次沉浮,依然没有探索出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生鲜本身的低毛利率不足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而蔬菜作为低客单品类,有人做过测算,每单履约大概最少需要亏损5元/单左右。这对于高频的社区买菜需求来说,会给线上买菜平台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各线上买菜平台烧钱能否烧过临界点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就要看资本的能量和后续支持。 

3、缺货高:用户需求预估备货准确度低。 

大部分线上买菜平台采用30分钟送达的前置仓模式,这就需要在前置仓提前备好货,为此就需要对覆盖区域的用户需求(品种和数量)做出准确预估。但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容易造成前置仓出现断货情况,这就对用户的体验损害非常大,会直接降低该APP的使用频次,甚至被卸载。 

4、损耗大:为降低缺货而陷入的死循环。

为了保证商品稳定供应,保证用户体验,加大备货量是通用做法。由于买菜对SKU的要求会比较高,需要种类更齐全,这也加剧了线上买菜陷入要么缺货、要么高损耗的死循环。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对需求预测的要求也更高,这一切都要回归到大数据上来,未来线上买菜平台要做大,就必须投入大数据精准预测。 

5、运营重:不同的需求喜好带来运营工作的繁重。

不同区域、甚至不同的小区,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必然是有差别的。如高档小区用户对高端海鲜可能会有更多的需求,而普通小区的这类需求就弱一些。这就要求前置仓的运营能力要跟上,要针对不同的用户喜好和需求将它们标签化,从而做到千店千面。前置仓模式运营到后期,绝对不是简单的卖货,一定是大数据智能驱动的,这对具备千店千面的运营能力、降低缺货、降低损耗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6、盈利难:主要依靠城批直采盈利困难。

线上买菜平台目前主要依靠城批直采,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样的采购方式稳定、高效。虽然城批直采购具有品类齐全、质量保障、运送方便、补货容易的优势,但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特别是相比于源头直采,明显缺少价格优势,单独依靠城批直采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云栖居士认为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线上买菜业务的痛点亦是机会点。

招商证券零售首席分析师宁浮洁认为,卖菜是未来的一个产业趋势,现在资本也向这个方向去涌。需求端来看的话,是一个消费的升级,是买菜的主力消费人群,对于购物环境有一个大的变化。同时需求端的变化还体现在消费者是越来越懒的。 

宁浮洁认为,未来,需求端应该更多地导向供给端,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要进一步的提升,这个才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能够实现盈利的一个盈利点。多种模式进行搭配才是生鲜未来布局的产业方向。

(本文系联商网特别策划“线上买菜那些事”系列报道,文/联商网 王迪慧)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