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规范 外卖员、快递员权益保护写入最高法
对外卖员、快递员等从业者的权益保护被写入最高法。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及,加强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也意味着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和从业规范将从法律层面获得切实支持。
事实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外卖、快递领域备受关注,线上消费的渗透加强了人们对该从业群体的了解和理解。在今年春节,众多电商、物流企业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保障了部分用户就地过年的消费需求。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在走访中,每日优鲜北京望京东站长王玉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配送时,客户十分理解骑手的工作,还会赠送小红包。与此同时,在节假日期间,物流企业以各类激励政策关怀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
而另一方面,新兴业态的飞速发展显现出行业规范的滞后性。以外卖骑手为例,配送时效作为平台间竞争的关键要素,增加了骑手的工作难度和危险程度,而骑手受制于平台规则,为了获得更多收入不惜通过违反交通规则等方式提升配送效率。对此,美团外卖、饿了么先后多次发声表示平台将通过规则优化、系统升级等方式保障配送员的合法权益,提升配送员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从业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电瓶车、三轮车等也亟需相关政策规范。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兼顾快递专用电动车行驶安全和实际市场的需求,适当放宽如速度、承载量等标准,同时加快相关团体标准出台,并上升为国家标准。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协会与行业企业牵头申报的《即时配送服务规范》的国家标准,已于2020年11月19日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目前该规范处于编制中。
对于行业规范,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陈燕燕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认为,安全保障成为即配物流十分突出的问题,制定操作规范需要多方角色参与,除了行业协会和企业,还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公司、骑手群体和第三方保险机构等共同协商来制定规则。
此外,和外卖行业相比,由于全国快递品牌竞争激烈,行业持续价格战对部分快递网点的运营也产生了影响,导致末端的配送员深陷派费逐年降低,但工作量居高不下的处境。根据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显示,75.07%的快递员月收入低于5000元。而从全国来看,在2021年,快递员这一群体的从业规模已超过400万人。
在1月14日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提及,将加强快递员(投递员)权益保护,制定快递员劳动定额标准和末端派费核算指引,积极推广人身意外险等适合快递业的险种。此外,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优化基层员工权益保障政策,规范企业内部层层罚款问题。
可以预见,新兴业态的从业者将迎来更加规范的保障措施。2020年2月,人社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6个新职业,其中对“网约配送员”的工作范围进行了界定。据了解,目前“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工和高级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