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经营模式待变革 千店一面难满足需求 “2012年对整个百货业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销售规模整体增速下滑明显,利润出现下降,压力增大。行业兼并扩张依然频繁,盈利手段有所创新,品牌及流通体系建设持续增强。”在3月27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表示。
会上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成本持续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国百货零售业销售额增幅普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少行业问题开始凸显,如营业模式、百货业定位、经营同质化等问题。
利润总额及利润率双下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的81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年度数据显示,2012年百货店销售总额2282.7亿元,同比增长仅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3.08%,比2011年下降了0.78个百分点。”楚修齐表示,2006年~2011年,百货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6.5%,可见2012年全国百货零售业增速下滑明显。
另据申银万国百货零售业43家上市公司统计,11家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占比超过1/4;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有20家,占比近五成。
对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楚修齐认为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一是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尤其是房地产的调控,对家电业、家居业影响很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限额以上商品销售增速,除通讯器材和药品类销售有所增长外,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如2012年家电类商品从2011年的21.6%下滑至7.2%;二是新店增多,连锁扩张加快,实体店之间竞争加剧。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81家会员企业经营面积增加达1408.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95%。但与此同时,电商网购对百货业的冲击明显;三是经营环境的不断恶化,如租金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等。此外,2012年国家严格控制购物卡的消费也对百货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千店一面难满足个性化需求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百货业的业绩由快速增长转向持平或下滑,除宏观经济减速、网购冲击等外部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百货业内在的经营模式问题,即居于主流的联营模式已经无法为百货业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我国现在仍有95%以上的百货采取联营扣点的经营方式,只有对部分一线化妆品、黄金珠宝、烟酒食品以及家电类商品采取了自营方式。”楚修齐说。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百货店定位的单一性也是百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丰富,要求百货业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但由于百货企业选择联营模式,品牌选择余地较小,不少百货企业又只注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注重差异化,导致百货业经营中出现同质化和品牌差异化不够等问题,由此引发价格大战也就不足为奇了,也使百货店的利润受损。
对此,楚修齐认为,要促进行业的发展,应积极引导百货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对百货企业探索自营给予实质性扶持。“目前,许多百货店都认识到联营模式的弊端,试图迈出转向自营的一步,但多面临着资金困难和经营风险加大等困难,需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促进零供对接,简化流通环节。品牌流通渠道的通畅是零售商增加自营能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百货业集中度只有10%,而日本则为57%,美国达59%。”因此,百货业还需要持续整合,加大兼并力度,形成规模优势。与此同时,百货企业也应该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开创新型商业模式,突破同质化竞争桎梏,进行循序渐进的调整、转变,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组合,从扩大规模和差异化两个方面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百货业要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体店自身的品牌优势、顾客资源和信誉度是百货店的优势所在,也是和一般电商最大的区别。许多百货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在线营销组合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可能使以销定产模式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方向。
(国际商报 李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