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黄金,关于中国大妈,都挺火的,300吨黄金啊,难怪媒体笑着说: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完败给了中国大妈。中国大妈成为一代“金融大鳄”。当然,以上这些都只能看看,然后笑笑,很难判断这次黄金的做空价格狂跌到底暗地里哪些人受益了呢?哪些人又笑到了最后?
今天只是借这个案例,来聊聊四个字“中国大妈”。
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固定的领导人,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没有职称,但这又是个恐怖的团体,具有强悍的作战能力,具有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和执行力,君不见菜场白菜打折后那些闻风而来的大妈们兴奋和激动的模样。如今皇尔堂之的上了报纸头条,跟华尔街的超级理财师们干起了经济战,不得不说,大妈们,你们真牛!
对“中国大妈”这个称谓,笔者总结出以下六点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
1、如今的消费者看似不时尚,其实内心里追逐潮流!叫“大妈”,首先脑海里印出的是提着菜篮子,穿着手制布鞋,晃悠在折扣店、菜市场的几位人物。但谁又肯定她们不是有着一颗拎起LV,踏着BALLY的心呢?
2、家庭费用支出权目前已经大部分集中在女性手中。尤其是50、60、70年代做主的家庭。网上那么多排队买黄金的照片,我一眼望去基本都是女性,不知道的还以为白菜降价了,你看,女人当家作主不仅仅在掌握家里的蔬菜、草纸的购买权,更体现在目前可以不召开家庭成员若干次集体讨论会议,不经过家庭成员举手表决便能全权购买上万甚至几十万的黄金饰品上。你看现在大爷们多悲催,定一份年度的《法制日报》都要家里四岁的孙子投票的。要不国外怎么会亲切的喊“中国大妈”,而不是“中国大爷”呢?“大爷”目前只能被广泛的运用于那些被甲方死死压迫和剥削的乙方挂掉电话后的情境问候语——“你大爷的!”
3、家庭分工明确化日趋严重。赚钱的人负责赚钱,没空闲消费,消费的负责购物,没心思赚钱。男人一年买几次衣服?女人一年买几次衣服?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在各位心中了。所以排队的是大妈,流泪的是大爷。
4、目前大众的购物心理总结起来就是“不懂期货不期货,只看便宜不便宜”。华尔街的理财大师们这次意料之外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大妈们在早上蹲厕所的时候看的不是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而是大润发的打折DM和百货商场的促销短信。有人把这次黄金降价比喻为北京二环房价从3万降到2万,我倒觉得大妈们没想那么远,因为老头不住北京养老,儿子不在北京工作,你又没有北京户口,二环房价哪怕降到2000,她们也不会激动成现在差点把金店给搬空这个样子。毕竟,大妈们想,黄金是可以挂在脖子上的,是可以带在手指上的,是可以传给下一代的。现在多便宜啊,不买不就亏了吗?
5、有人说零售行业的十年高速发展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经济泡沫会带来市场疲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市场信心度低迷。其实不然,消费者对市场还是有信心的,黄金又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放在家里可以送人,不送人的话可以煮饭可以吃。现在用养老金疯狂抢购黄金,只是相信市场的坚挺,相信黄金会涨价,相信这是除了上周购买了菜场王麻子摊位上限时抢购的20斤白菜后近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购物投资行为。这就是大妈们的信心!所以,零售行业的春天还没有过去!
6、几乎这次抢购黄金的消费者都有共同的失败经历,这种经历在于之前改革开放时没有下过海、经过商;九几年时没有买过房、购过股票;没有在非典时囤过口罩,没有在蓝藻危机时抢过盐,没有在禽流感时买过一箱一箱的板蓝根。正是这种共同的失败经历,或者说没有把握住机遇的失败,让消费者们,让大妈们憋足了一口气,这次是机会,这次得尽早下手。如此心理才让这300吨黄金几日之内便销售一空了。
不管怎么样,这次“中国大妈”算是露了一次脸了,甲方笑了,乙方笑了,消费者也笑了,大家都很满意。
以上纯属无聊瞎扯,看完之后一笑了之,切莫追究!
2013-05-07 10:36被设为精华,积分加20,金币加4- 该帖于 2013/5/2 13:02:00 被修改过这篇文章还是被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所主导。因为对中国的消费者而言黄金是单向的蓄水池,你老妈十年前80元给你买了金器,到三四百的时候抛了吗?没有。正是中国实物黄金的变现性流动性极差,所以使得基于期货或是股票的交易差额投资理论基本无效。
黄金在中国大妈眼里是种“符号”而不是投资,这种“符号”炫耀的是它的数量而不是价格。
“囤货”是中国人的原罪,是“小农思想”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