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长春部分超市开早场 蔬菜打折抢早市生意

 
小猪bob

 积分:28655  金币:11987
 发表于 2013-05-18 22:26 | 只看他
楼主
长春部分超市开早场 蔬菜打折抢早市生意
  
  一超市将营业时间提前至7:30  记者 黄艳丽 摄

  天气转暖,长春已有部分超市将营业时间提前,甚至个别超市开门时间几乎与马路早市同步。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早市上一斤西红柿卖两块五,超市里特价一斤才卖一块八,一斤能便宜七毛钱。”家住长春市东岭南街的王老先生,习惯于早起晨练,顺道逛逛早市买点儿菜带回家。可最近,他改了习惯。因为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开早场,将营业时间提前至7:30,部分蔬菜还跟早市叫板竞起了价。

  提前开门
  
超市客流量和销售额增加

  “自5月11日起,商场营业时间调整为7:30~21:00。”昨日,记者在东岭南街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该超市近期将营业时间进行调整,这也是近三个月以来的第二次调整(春节过后该超市就将营业时间调整为早8:00开门,比冬季时提前了半个小时)。

  记者发现在宣传栏里,超市会将当天的一些特价菜公示出来,同时还标注上该品类蔬菜当天的“市场价格”以及“早市价格”。“我们通过蔬菜直采,在价格上本身就比其他超市更具优势,另外,每天都有4种蔬菜5折销售,很多品种比早市的价格都要便宜。”该超市公共事务部经理庞女士表示。

  “根据这5天的销售情况及客流统计来看,客流量和销售额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上述超市人士表示,比冬季提前1小时开门,主要是根据夏季到来附近居民早起购买需求做出的一项调整,并希望借此真正形成“早市效应”。

  担心增加成本
  
有超市不愿早开门

  昨日,记者从本地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目前各家超市每天开门营业的时间并不相同。除了一些提供24小时营业的社区店以外,开门时间最早的是7:30,较晚一些的是9: 00。“根据天气情况,我们也有可能会做(生鲜早市)这方面的计划安排。”昨日,同志街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店长表示。

  不过,也有一些超市负责人表示出对其涉足早市生意的担忧。“一般情况下,8:30或者9:00是很多大型超市比较常用的开门时间。提前1个小时开门,势必会增加相应的运营成本。”本地一家大型超市的相关负责人鲍先生认为,如果有条件的话,通过生鲜早市带动超市人气、增加其他商品的销售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不过,生鲜蔬菜大多属微利产品,如果管理能力不到位,很可能会是“赔本赚吆喝”。

  早市经营者:
  
双方有各自消费群体

  是否担心周边超市早开门抢了自己的生意?

  “肯定有一些影响,有些人精打细算,尤其是上年纪的老人,天天买菜对菜价特别了解,习惯了比价后再买。超市在附近小区里发放宣传彩页,上面确实有些特价菜比我们卖得便宜。”在东岭南街早市上卖菜的高老板说。不过,更多的早市经营者则表示:“感觉影响不是很大。”“我们早上五六点钟就出摊了,进入夏季之后,5点天就亮了,上班族、晨练的,肯定还是在早市上买菜更方便,为买点儿菜进趟超市排队交款不嫌麻烦吗?”一位早市经营者说,如果从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纯收入来讲,并没减少。她觉得,(超市和马路早市)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超市并非所有的菜都比我们便宜,而且有人就习惯逛早市,有时候未必会因为几毛钱的差价就一定会是谁抢了谁的客源。”

  对于是否与超市之间存在竞争,不少早市经营业户也表示,“虽然有点冲击,但是不大,因为我们和超市有各自消费群体。”

  分析
  
早市生意并非适合所有超市

  “现在很多超市都有做早市生意的,尤其在南方城市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于超市有无必要‘拼抢’这部分客源,主要依赖于区域内顾客的消费习惯而定。并不能说所有的超市都适合这么做。”国内知名超市业管理专家朱新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朱新平认为,超市的区域定位很重要,不同区域的门店经营策略应体现出差异化来。

  “根据我们调研发现,不同时间段进入超市的顾客中,其集中的年龄段也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比如早间购物的以老年人居多,中午和晚间以中青年人为主。”朱新平认为,超市经营者能否培养一部分忠实客户群,关键是要把握不同时间段顾客的消费心理。
  (新文化报 记者 黄艳丽)

引用 回复 收藏
---------------------------------------------------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zhuzhenjia
编辑 |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