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什么样的上司和下属(中)?
社会是个不断码字和翻印的教科书,中国人喜欢读书,“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等等。在读书中可以进步,于是读书的人不会不求甚解,而是词词字字推敲,写书的人也是惜字如金,捻断数根须的字斟句酌。然而,限于读者和作者文化水平和阅读视角不同,对于作品的解读也不同。比如水浒,开始读<<水浒>>的时候,怎么感觉施耐庵在串烧江湖游侠传,后来看了金圣叹的解读和现在高手的分析解读,才发现我看水浒的角度一切入就偏差了,误解了作者的本意之后的阅读理解肯定立意和主题思想就走两差了。
读书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如此。特别是现在的80后90后们,他们读着厚黑学和办公室哲学等等所谓的职场教科书步入职场,虽然这些书形同泡面,没有任何的养分,但是如同催化剂一样,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这部分人做人很聪明,做事却很糊涂,他们把精力放在观察领导的一言一行上,甚至领导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都会暗自嘀咕半天,同事们的交头接耳会让他琢磨一宿,苦心经营人际关系,这样下去,不累个半死才怪。职场所谓的秘籍,教会他们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倚重人际关系,可是,拿官场的那一套,带入职场就不一定灵光了。现在的职场,不是战场,但很多人都把职场当成战场,拼个你死我活,只有踩着同事的“尸骨”才能往上爬,才能成功,于是职场里的权谋三十六计频频上演,学校时代鄙睨的打小报告屡屡出现,出现问题就打太极,有了功劳就如来神掌,团队协作成了空架子,团队精神成了一纸空文,把好端端的公司搞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
当然,这样的人在一些地方还是吃香的,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厚黑学集大成者,就跟左右逢源了,连一些老板也很难动得了他们,他们不是下属们喜欢的上司,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下属都是棋子,是工具,感情稀薄如青藏高原的空气,少的可怜,即便如此少的感情,也是用来做感情投资的,关键时刻作为丢车保帅的KEY。我一个做HR的朋友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于是,每次招聘一些有潜质而又比较木讷的新人加入的时候,她都会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我很有兴趣,于是让她讲给我听。她说,从前有个得道高僧,每天都会在河边打坐参禅,一天,他正在打坐,听见河里传来救命声,于是睁开眼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河里快淹死了,和尚于是伸手救了蝎子,可是蝎子在和尚的手上狠狠的蛰了一下,和尚没有生气,放了蝎子;可是蝎子又掉进了河里,和尚没有犹豫又救了蝎子,而蝎子又蛰了和尚的手一下,如此再三,和尚的手肿的麻木了,这个时候,过来一个农夫,问和尚为什么蝎子屡次蜇他还屡次救蝎子,和尚说,蝎子蛰我是它本性,我就蝎子是我本性。这个时候农夫拿过来一根柴棍,从河里挑起了蝎子,对和尚说,行善没错,但要首先保护好自己。
我听了,觉得她将这样的故事给职场菜鸟讲,略有些残酷,觉得应该换个角度,但一时也不知如何去说。不过我与下属做面谈的时候,对他们说,公司如同一座大山,我们每个人都要进步,都要坚持,都要不断的往上攀登,这座山很陡峭,不平坦,想要安全的登上山顶,就需要俯下身子,放低姿态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爬,谁胸口挺得越高,头昂的越高越容易滚下山去。她笑我说,你这个更血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职场不应该给我们讲述这样故事的理由。一个公司,一个部门,一个领导,一些下属,大家就是一个小的王国。领导如同当权者,是这个王国最大的权利机关和利益分配体,他必须为整个王国里的所有人创造一个和谐又富有激情的氛围,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感,必须考虑为每一个人谋福祉,而团队里的每一位,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实施领导制定的战略和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国与企业,皆是如此。从这个方面来看,下属们需要廉洁公正的领导,领导希望具有执行和创造力但又没有威胁的下属,然而现实中的乌托邦没有,共产主义还没到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考量中国特色国庆下的办公室文化,就避免不了人情,避免不了天花板现象,避免不了韩非子和孔夫子的轮番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