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刨坑埋了黑白思维

山长水短

积分:216    金币:217
  |   只看他 楼主

  刨坑埋了黑白思维 

 

  百货业当下,自有品牌该不该发展,以及怎样发展,不是一个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简单命题。

  因而,围绕其展开的是非与曲直辩论,自然也就应多几分市场基础,添几笔企业背景。

  把自有品牌说得像一朵花,捧得如神仙,显然遭到了反方的无情攻击。同样,把发展自有品牌,说成是无异于自掘坟墓,自找死路的正方,也一再扯起嗓门,叫孩子回家吃饭。

  我觉得联商网,提供阵地,就百货业自有品牌话题,让大家各抒己见,各陈南北,是一件拨云见日的好事。但某些人的思维,至今仍停留在非对即错的黑白思维中,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后,大家既不知道向左好不好,也弄不清朝右对不对?

  其实,商品自有品牌,是市场发育到成熟阶段,企业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的产物。是企业追求差异化竞争,实现商品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拥抱自有品牌,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能不能之别,只有时机把握的不同,自己家底厚薄的差异。既不能一概捧杀,也不可统统打死。要区别对待,具体而论。

  也就是说,有两种企业可在自有品牌的路上探索与驰骋,还有三种老板,绝不可轻易淌进自有品牌这片雷区。

  自有品牌是商业巨鳄把玩的东西,他们在大体量销售支撑下,滚动形成。

  大家知道,商品自有品牌,发源于市场高度垄断的欧美。以美国为例,目前其7家大型百货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就占了全国市场的65%以上。而联合百货公司遍布美国的49个州,门店总量达95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500多亿美元。

  此时,自有品牌(PB)在联合百货中占了18%左右。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玛莎百货。其自有品牌货品不仅占90%以上,并且由英国玛莎百货自己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贴牌生产。

  而我国,只有少数百货商场,比如广州百货等在试水自有品牌,品种还局限在箱包、袜子、毛衣、纸巾等简单品项上。

  自有品牌是在练好管理内功基础上,破解“千店一孔”的经营之策,也是自我革新和锦上添花的神来之笔。时下,国内只有那些连锁经营初成气候,具备一定销量支撑的大型百货连锁企业,才有自有品牌生长的部分基因。比如,大连大商集团、万达广场、上海百联集团等。

  可见,自有品牌院子的门槛不低,有资格能一试身手者,数量极其有限。

  同时,有三种人不宜涉入该雷区。

  首先是,把自有品牌当作扭转经营被动的锦囊妙计,寄予过多厚望的人,不宜涉入。因为在企业经营中,还有许多比自有品牌地位更重要,更有效的工作在等着。比如:整体功能调整、商品自营、管理提升等。换句话说,自有品牌在整个棋盘中,不过属于一个小卒子。弄好了,初期的占比也仅为为3-5%,离车马炮的作用与影响,还有一大截子。

  其次是,连锁规模不够大,没有强大销售体量的后台支持者,不宜涉入。不用说,用自己的力量来创新设计,就是简单的贴牌生产或特约生产,如果数量跟不上,生产成本就要比采购品牌的成本还高。那样就会事与愿违,走到事情的反面去。

  再次是,没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急于求成,想一夜吃成个胖子的人,不宜涉入。

  香港连卡佛精品百货,自创立以来的150多年里,就一直致力于品牌专营和培养专用设计师。直到现在,才完全形成了自有品牌占主流的商品经营格局。

  上海百联自有品牌的发展规划是,用5-10年的时间,实现5-7%的品种占比。从推进的时间之长,规划的品项之少,不难看出,要提高自有品牌的成功率,其背后的艰辛与艰难所在。

  只有立于战略高地,用全局一盘棋的眼光,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来定格企业的自有品牌,才不至于瞎子摸象,盲目跟风。也不至于坐失良机,误了创新。

- 该帖于 2014-8-13 14:02: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