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专车的黑白江湖,情怀落幕

维搜二维码

积分:64  联商币:52
  |   只看他 楼主

还记得当年火箭与湖人季后赛对决,休斯敦满场的红色海洋,满眼的BeatLA,姚麦意气风发,科比独闯龙潭,至今思之,尤觉热血沸腾。今天,一组BeatU的海报突然席卷了微博和朋友圈,多位名人联袂出境,现身说法直斥黑专车,事实上,这也是神州专车问世以来最大胆,最出位也最不计后果的一次营销攻势,但敢于以明暗对比如此强烈的视觉意象和充满挑衅的文风加入专车之战,恐怕无论是公众、媒体还是竞品都大出意料之外。

撇开正反两面的口水PK,对这个传播事件做盖棺论定式的效果评估还为时过早,参考此前刘姝威教授强撕乐视之后的种种神反转,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高潮,特别是这一招天外飞仙的剑气所及已不仅是对号入座的Uber,还有Uber身后亦步亦趋的诸多中国同行。

撕的时机如何?

神州专车的惊天一撕,当然不是急就章。长期以来,市场上的专车公司虽多,而模式不外两种,共享社会车源的Uber模式和自购车辆的神州模式,但真正启动这个市场的却是当年滴滴和快的瓜分打车市场的补贴之战。

滴滴在移动营销上的优势得益于它与微信的共生性成长,在移动支付趋向成熟的短暂窗口期,籍着腾讯投资的光环,滴滴迅速搭上了微信支付的顺风车,而微信的社交属性又使得它在与快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而Uber从少数人自得其乐的小众工具突然进入公众视野是2014年底才开始的,祭出了巨额补贴的Uber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滴滴快的合体之后的强劲对手,原以为卸下烧钱包袱的滴滴不得不重装上阵,所以才有了快车。

已到分际的专车之战似乎完成了地盘划分,可以利益均沾,共享太平了,但恰好给了神州专车发挥鲶鱼效应的空间,那组以“我怕黑专车”为主题的海报旨在把专车竞争拉入另一个次元,在这个空间里,神州专车将站在安全、放心、合法的道德高度迎接对手可能的反击,这倒暗合兵法的精髓:迫使敌人在自己选择的战场接受一场决战。

另一方面,这组创意的风险在于它极易触怒那些正在为共享经济欢呼的群体,从而引发不可避免的口诛笔伐,反而是竞品们只能缄口不言,因为在这个话题上的任何延展,对神州专车的好处都远远大于Uber、滴滴们泄愤之后的快意。

既然如此,此时不撕,更待何时?

戳到痛点了吗?

安全之于公众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多数人并不关心它是否落下,而只关心它是否落到自己头上,心态一如法王路易十五:“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长期以来,共享经济所强调的法律政策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可抱残守缺的观点,无疑有合理的逻辑内涵,但没有任何司机准入门槛,毫无监管,没有风控机制的专车服务也是危险的,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你在使用专车服务时受到侵害,你是希望受到法律的保护,还是听到这样的安慰:小概率事件,为了专车的发展,忍忍吧。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群体喜欢刺激,勇于尝鲜,对创新的商业模式怀有本能的好感,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超过前辈,这是事实,但人身损害是不可逆的,也是一个不值得去冒的风险,如果把这次的营销大战看成是一个推动行业走向规范的契机,推动企业、消费者甚至监管部门达成共识,可能是一件比企业之间的互相攻讦更有意义的事。

神州专车放大对手缺陷的做法虽然招来一片谩骂,但如果公众试着用上面的角度理解这场专车之争也就大可释然了。当然,神州专车用公关的套路来玩营销,对终端消费者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最后还是要由数据说话。

后面怎么玩?

可以肯定的是,类似BeatU这样规模如此之大的营销策划一定有完整的预案,包括公众的反应,媒体的态度和竞品的反击,都在其列。

公众的反应是最难逆料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引起舆论的反转,没必要用社交媒体上的口诛笔伐来印证Uber的得道多助或是神州专车的脑残营销,因为无论谁胜谁负,用户都是最终的受益者;媒体应该最欢迎这样的话题,重量级的解析和反思应该是在明后天集中出现,文章会做得很漂亮,观点犀利,态度鲜明,声情并茂,意味深长。

至于事件的主角,Uber当然不会蠢到对号入座,只会大玩借力营销,所谓“怪蜀黎”的填字送券游戏已经出现,下一轮的PK会很热闹,至于神州专车,相信今天就会启动一轮派券营销,这既可以留住好不容易聚集的人气,对那些在事件中受惊的明星,也是一种安抚。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及晚清志怪小说的衰败,有一个结论: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他是在为《聊斋志异》的济世情怀不得不让位于狎邪冶游而痛惜,为什么?因为读者需求,市场使然,形势比人强。我相信,任何一家互联网出行公司都有着朴素的使命感,希望如骑士般去拯救在混乱污染的交通环境里饱受折磨的芸芸众生。

每个理想都值得尊重。

我们抱怨出行的艰难,痛恨出租车的拒载,欢呼每一种互联网出行创新的诞生,但我们不应该鼓励过度补贴或派券的非正常商业行为,不应该支持那些动辄聚集的情绪对立,也不应该容忍为了吸纳更多车源,就忽视司机和车辆准入门槛的短视行为。如果有一天,野蛮生长的专车服务当真被叫停,那将是所有人损失,钱能买到的梦,迟早会醒。

- 该帖于 2015-6-26 17:23: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