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王府井电商

老K

积分:1501  联商币:525
  |   只看他 楼主

电商平台未找到感觉,不影响王府井百货集团(以下简称 “王府井”)转型有了互联网烙印。在新中国第一店衍生而来的零售巨舰又一次革命中,联姻、借力、收购成了关键词。上周,王府井联姻百联、利丰,成立了主攻 自营品牌百府利公司。王府井董事长刘冰表达出对利丰经验的倚重。这并非恭维之词,而是传递出王府井从零售商向整合者变身的信号。

 

四处找资源

打开王府井官方网站,集团快讯显要位置不是传统店商惯常的促销或视察,而是王府井与百联、利丰负责人联姻合影。更具有代表性的是,刘冰对话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在显要位置。

代表传统零售业兴衰历史的王府井,已经对资源整合之路乐此不疲。623日,王府井与上海国资巨头百联以及具有丰富渠道经验的香港利丰成为了亲密战友。三家公司共同打造的百府利,计划在三年内培育6个自有品牌并开300家门店,实现销售额10亿元。在签约现场谈及联营变自营带来的运营风险时,王府井方面将利丰的经验作为了筹码。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丰不同于一般的品牌代理商,在渠道层面有更多优势。未来,王府井自有品牌探索可以直接接触到生产端。这次资源整合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王府井的种种新动作都是借力打力。

对于拓展新业态,王府井此前收购了春天百货。直接“拿来”了国内最成功的奥莱品牌之一赛特奥莱。

 

习惯性变革

目前,国资百货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八成老百货已经从市场消失。在北京,本土老字号也仅有北京市百货大楼、东安市场等屹立不倒。

从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单店,到如今的王府井大集团,这家企业似乎在享受着竞争和变革带来的乐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港资、台资和跨国零售商纷纷尝试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这些企业潮水般涌入国内,对百货业态特别是占比很高的国有背景百货商场冲击很大。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百盛购物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开出首家门店;1994年进入内地市场的港企新世界百货,1998年在京开出第一家店;太平洋百货和君太百货也在2000年前后陆续登陆京城。

在更多外资零售势力形成更大规模前,北京市百货大楼变身现代股份制企业,之后,王府井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百货领域首个上市公司。畅通融资渠道带来的充裕资金,让王府井开启了日后的收购之旅。有了市场化外壳还不足以让王府井满足,王府井花费400万美元引进麦肯锡改造团队。在8个月时间内,王府井管理团队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模式风暴。北京本土最大的零售商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种下了整合者的基因。

 

店商新思路

根据国内传统零售企业最新的一季报以及上年度业绩,过半国内零售商都面临销售、净利下滑,外资零售商更是水深火热。一直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外资百货店,也不得不依靠关店维持运营。包括百盛、沃尔玛都在关闭亏损门店,来自泰国的尚泰百货甚至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

存活下来的传统零售商都在思考如何变革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作为销售量级位居市场前列的苏宁,早就弱化了家电店商这一要素,公司主要的发展思路都在电商、金融以及搭建生活圈层面。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