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世间有本菊花宝典流落江湖,获得此宝典者有望天下无敌、一统江湖,众豪侠们为了天下苍生,百姓幸福,纷纷出山,华山论剑。争夺中有使出自建购物网站的,也有模仿西洋战法使出仓储会员店大招的,还有贯通中外的跨境商品店等等,几经斗法后,仍难分高下。众多高手们也从迫切到浮躁,有的屡战屡败,也有的屡败屡战。尝试了很多方向,收获了很多经验,也收获了很多失败,只是心中对于菊花宝典的追求从未放弃。
菊花宝典到底花落何处?众高手们未来结局又会如何?崩盘、突破还是真的有人将称霸天下……,一时众说纷纭。
到底是大家都看不清未来方向,还是内心深藏不安的种子,迷茫、迷离、迷失……,你看不见对手,对手却无所不在呢?
东瀛擅长忍术,隐身法传得神乎其神,有大师在国内将其发扬光大,称忍者所到之处你连影子都看不到,你们怎么打,还不赶紧投降,再不投降裤衩都输没了。很多高手与忍者过招后都兵败如山,难破其招。其实隐身法源于中国,并非东瀛特产,只是当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轻视为旁门左道,而东瀛却将其发扬光大,以致自成一派。
忍术自成一派后,众多江湖高手不服其地位,经常要短兵相接,拼出谁是天下第一。忍者们也从未安分过,一直招募合并一些江湖派系,不断扩充自己实力。到现在很多江湖派系看到形势越发不容乐观,以致惶惶度日。
其实未来三年格局大家都可以猜到,只是心中的不安难以抚平。外资还是大润发、沃尔玛等,国企还是华润、百联,民企则是永辉、物美等,市场占有率前列的企业不会有变化,只是名次会有变动。中小规模零售企业会有销售额大幅上升的企业出没,但始终难以对这些巨头构成威胁。
从业态来看,大卖场开始受到仓储店小规模阻击,精品超市逐步替换传统标超,新兴便利店替代街边杂货店,杂货店中不甘心被淘汰的则有机会孕育出中国版的无印良品。这些现象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不论你愿不愿意改变,市场就是这么玩。根据循环理论,新的零售商在开始进入市场时总是以低价格、低毛利和低定位为特点和优势,从而与业内原有零售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随着这一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会不断购进新的昂贵设备,不断增加新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经营成本,逐步转化为高成本、高价格和高毛利的传统零售商,并最终发展为衰退型的零售商,同时又为新的零售业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新的业态也以同样的模式发展。如百货商店走的是高价格、高毛利、低周转率,很快就被超市这类新兴业态所蚕食,超市发展后又被沃尔玛这类天天平价的当时所谓“新型超市业态”所冲击,……到现在所谓的低价电商,基本按这一逻辑在走。只不过中国存在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以及地域较广的问题,实体行业也表现出存在低经营成本向高经营成本在走(也就是所谓的精品超市路线);以及与电商共同拼低价、低毛利(这类现象从去年双十一开始表现较为明显)等现象共存。
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业绩持续下滑的业态是什么?标超,就是以三江购物、新华都为代表的企业。三江购物现在选择蜗居宁波,新华都也从福建区以外的地区开始逐步撤军。三江购物控制人回天无力,去年选择淡出;新华都则传出准备出售零售业务,不再赚辛苦钱。这就是标超行业的现状,媒体上疯传倒闭的零售企业都是以标超业务为主,成为零售业的重灾区。精品超市则发展迅猛,永辉主打的绿标从二三线城市挥师进入一线城市,上海城超从一线城市扩张到三四线城市湘潭等等。标超这种业态几十年如一日不思上进,有些标超到现在还可以看到90年代的很多影子,加上布点密集、效益低下,这就是零售行业的落后产能了。对于落后产能在政策上面临打压,在市场上面临消费者用脚投票。以至于沦落到被便利店小弟欺负的境地。
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其实也是街边杂货店、夫妻店的一个升级。大家看到便利店对于超市的蚕食,却很少看到街边杂货店、夫妻店的消失。同样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版战胜传统古装版的故事。只是在对标上,很多人更愿意跟标超、卖场进行对比,其实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这是一个玩技术含量的年代,早已经不是当年凭借纯粹的速度突破以及几个黑大头球员凭借身体优势凶悍抢断就能横行四方的局面了。一些企业开了那么多店,真的有体现出品牌价值吗?还是只是区域知名度稍微大点?技术活不行、遇到点挑战就直接兵败如山倒。轻轻的来开店,然后又静静的关门了,只留下一些特价POP还挂在门上还没人去撕掉。以前竞争对手是一家1000平的超市,你只要开家5000平的超市就可以直接把它干掉,当地消费者就喜欢这种大店,感觉商品丰富有逛头。竞争对手是5000平的体量,你直接在旁边开家10000平的体量,然后就可以让它飞灰湮灭。像一些只懂长传冲吊、不断的下底传中等简单粗暴的战术打法公司这几年慢慢都被市场所淘汰,而球员之间细腻的配合以及精妙的传接和换位成为新的趋势。如北京华联综超在20几个省份开店,一看以为布局全国,实际除去大本营北京还算将就,大部分省份门店都处于下风。这种玩法在当今已经太虚,很容易轻松被突破。近几年一直在加速开店的企业无不在技术有了较大升级,引来了行业同行的围观学习。
玩足球的一场比赛能进两三个球已经很不错了,但玩篮球一场比赛却有200多分。如果你用NBA游戏规则来指导足球比赛,表面看好像非常有搞头,实际上会出现所谓的“任督二脉”无法打通。NBA游戏思维跟足球思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不存在注入可行性。技术上的一些玩法倒是可以考虑借鉴,但真正的共性是如何争取观众成为自己的球迷。
NBA在美国疯狂过,但随后还是有超级碗等比赛的冲击,没有一种业态可以通吃其它业态,每种业态都要经历不被认可到爆发再到衰退的循环周期,谁能为消费者代言才有机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