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我老家的小县城溜达了一会,有两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在短短的200米的一条街居然大大小小有13家做美容的。二是临近中午的时候,两个包子铺,一家火爆的不行都在排队,桌子在路边摆了好几桌,另一家是新开的,招牌看着是全新的,距离上一家不超过50米却一个人没有,门口就有两个服务员眼巴巴的望着路人。
就这两点很大的反映了,现在实体店的现状。
1、同行太多,竞争惨烈;
实体店 已经到了贴身肉搏的阶段,市场肯定是养活不了这么多门店的,一部分门店的倒闭是必然的。而事实也反应出了这点,在我看到的这13家门店中有一家挂起了转让牌,有一家关着门没有开业。
这是一个末位淘汰的游戏,而且现在已经开始了,我们不需要掌握多高的营销技巧,但是要想好好的活下去,我们以前的老套的营销方式明显不灵了,我们想通过重复以前的经营方式来获得更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变,至少要胜过尾部的那几家,至少要比去年的经营方式要更近一步。如果到现在还没有这个意识,那就想想怎么转行吧。
2、有同行无同利。
市场环境再不好,竞争在惨烈也有活的滋润的门店。就像这两家包子店,我想口味绝对不是造成反差这么大的主要原因。那家新开的包子店,大家可能根本就没尝过。也许那家火爆的包子店的老板根本不懂什么是营销,但他的思维却暗含了营销的真谛。
这么现成而且对比非常明显的案例,不由的多观察了一下。一对比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第一家火爆的包子店:外面摆了4张大桌子,民工兄弟占了3张,屋里的灯光非常的明亮、蒸包子的笼屉放在外面,很远就看的到热腾腾的包子,老板提供了自己腌制的咸菜,可以自己取。
第二家冷清的门店:招牌挺新挺亮一看就是才做的,外面没放桌子,笼屉放在门口堵了半个门,两个服务员像门神一样站在门口,把另一半的门口也堵上了。可能是为了省电,屋里灯光昏暗,从大街上往里一望黑黢黢的。没有进去不知道有没有赠送的小菜。
写到这里,其实大家也都发现了第二家生意不好的原因,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自己的门店何尝不是这样呢,和我们那些火爆的同行简单做个对比,就能发现许多不足,但关键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
两家店的老板应该都没学过营销,但他们的思维模式早就了两家状况迥然不同的店。
很多时候我们的门店问题,归根到底是思路的问题。我们比别人努力,比别人勤奋,但思路打不开,观念转变不过来,跳不出行业的框框,致使我们事倍功半。
那我们实体店该如何办呢?“爱便利”商学院的小编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
1、学习
走这一步是必须的,也是老生常谈,但我这里说的学习,不是让你学习具体的方法技巧。而是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因为当我们只有一种思维一种角度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被限制在了这里。
举个简单例子:当我们对于产品只有价格这一思考角度时,我们吸引客户就会局限在打折促销这个圈子里。当我们认为客户只能我们自己一个个的开发时,就不会想着怎么换客户,怎么买客户。
学习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很虚,也不是大家喜欢的干货,但这才是让我们拥有源源不断方法技巧的源泉。
2、交流
很多人愿意和同行交流,想从同行中吸取经验,这虽然没什么不好,但事实上我们很难从同行身上学到非常有价值的经验。这是为什么呢?同出一个行业一个圈子,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你在入行的第一天起就在研究同行是怎么干的,行业内有哪些案例。现在这些即使对你有帮助,也是有限的。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交流在于和异业的交流。往往在这个行业内烂大街的营销手段换到另外一个行业就是非常有效,非常高明的技巧。例如,通讯行业预存话费返话费就用的烂大街了,但一家蛋糕店利用这种模式几天时间就吸引了300多会员,这种模式在糕点行业没有人用过,就是先进的。类似的案例很多,把其他行业成功的营销经验,用到自己的行业,自己的门店上,这通常是成本低、可靠度高、效果好的一种应用。
大家要试着和行业之外的朋友交流,研究一下他的营销模式能不能被自己利用。
3、测试
任何一个营销策略和方案都不能照搬,很多时候在别人那有效的方法到自己这就不灵了。或者明明感觉学会了,但就是用不出来。测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往往我们担心的问题一个都没有出现,我们没考虑到的却出现了一大堆。
理想、假设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实践出真知,当我们无法确定时,当我们准备大规模投入时,不防先做个小规模小面积的测试。学到了,不能代表你学会了,不能确定你能用的出来。但测试之后,我们就对营销有了系统的直观的概念,对接下来的大规模推广有了底气。
测试不是一个方法,他也是我们营销的一种思维模式。
总结:去除外部环境因素,门店经营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思路问题,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问题。实体店老板的修炼首先得把自己的思维打开,其次才是那些方法技巧,那些所谓的干货。思路决定出路,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