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在大连呆过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在长春路做名片印刷的小伙。那时,小伙还是用那种手摇的印刷小机器,大冬天的,一张一张地印名片。
活很苦,不过小伙子很会苦中作乐,他摇一下,嘴里念叨一句:又赚了一分钱!再摇一下:又赚了一分钱!
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很深,到现在我还记得。
我在带领品牌团队的时候,经常做培训,有一次,我在培训的时候讲了一个“信任背书”的概念。培训之后,一个地区的领导人私信给我:老大,你以后少讲那些概念,有些同事听不懂,有些同事听不进去。
这时,我突然想起大连的那个小伙。既然营销理念很枯燥,那就谈谈钱吧!
之后,我在培训或者和店长沟通的时候,刻意地“谈钱”,发现效果很好。
比如:我经常在车公庙专卖店蹲点,我发现车公庙的店长对邀请进店的潜在客户加微信不是太重视,有时候还需要我提醒她。
之前看到这种情况,我会大谈将线上潜在客户转到线上的重要性,现在改变了策略,谈钱。
我告诉店长:在百度上付费引流,加一个粉的成本是60~70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如果她一个月能加100位潜在客户,6000元的店铺租金就收回来了。
店长听了,马上来了动力,她在店铺里的投资占到一半,对租金费用很敏感。
再比如:我们线上零售商的“养老”意识(把新顾客养成老顾客)比较弱,这个难题一直存在。
我做过统计,线上(淘宝店、微店等各种平台)的零售商,因为大多数是兼职,所以,大多数人的月利润低于5000元。
对于线上兼职的零售商而言,利润5千是道门槛。
当我告诉她们,如果能培养出25位老顾客,每个月的利润就能超过5千元。这个数字一下子就打动了很多人。
还有一次,我们的会员系统升级,需要线上的零售商把之前的销售数据补录,以产生用户数据和积分数据。
在通知补录的时候,我们告诉各区的零售商:补录销售数据之后,系统会自动把客户锁定在他们的名下,他们的客户去线下专卖店购买产品时,系统会识别出来,销售利润会归他们,专门店只收取服务费。
在这个制度的激励下,线上的零售商都加班加点地把数据补录完成。
坦率地说,如果没有这个和钱相关的制度,这些兼职的人多半是宝妈,下班后要带娃要顾家,让她们去花时间补录数据,她们会回复你一句:痴线!
看来,有时候谈谈钱,还是不伤感情的。
养老院J院长:中国零售门户网站《联商网》专栏作者,《销售与市场》杂志第一营销网专家专栏作者。微信号:J-yuanzhang。- 该帖于 2017/12/8 18:1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