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后,消费恢复仍需一个较长周期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方湖
三年疫情,从2019年12月6日到2022年12月5日,整整三年,在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在12月5日国家正式发布疫情防控放开的消息,12月13日行程码正式下线。
这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从国家统一的动态清零防控转到全面放开的个人防控,新冠病毒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经过多次变异后,传染性增强毒性变弱,致死率也在几何级下降。
对于当前的疫情形势有几个前提和共识:
第一、国门必须打开,商场的门也必须打开,这是全球化生产和生活的前提。
第二、疫情仍然在长时间大范围存在,据专家预测,在当前形势发展下,在1月中寻前后感染人数将会达到顶峰。
第三、在毒性不强,走社会免疫前提下,大多数人甚至70-80%都会被感染。
第四、大学基本上提前放假,学校担心学生大面积感染提前做预防。
从目前商场情况来看,商场平日客流和周末客流,较管控时段有所增长,但是客流仍然维持非常低的水平。商场销售氛围基本比较冷清,之前运营较好的商场,都有一定空铺围挡。空铺、稀疏客流和冷清氛围,成为当前商场的主基调。
对当前放开疫情后消费端的看法:
首先看看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安全是第一位。
要保护好家人和身边人。虽然疫情防控放开,但病毒仍然继续活跃,并且阳性感染不断在身边扩散。虽然不至于致命,但是对于家庭单位来说,仍需严防严控。
外出机会放开,但是非必要,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型场所,尤其是客流密集的商场、超市、菜市场。
搞钱是更加重要。
经历三年疫情,除了政府事业单位旱涝保收,还有部分大企业也能维持,但更多的人背负房贷车贷,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防控放开后,更多人要走上工作岗位,下岗的再就业,通过劳动创造收入。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毕竟不能放弃生活,为自己的家庭和所爱的人。
无必要不消费。
捂紧钱袋子,收缩投资,谨慎消费。消费之前都是三思而后行,然后货比三家,控制成本,择优选择。
对待防疫药品物质,慷慨解囊。包括最近对新冠预防类药品和物质,如莲花清瘟和抗原试剂,都是一药难求。当然不排除,有些是防疫需求,有些是资本方面炒作,推波助澜。
最后一公里消费成为重点。
疫情强管控,物理空间隔离,将人们强制隔离在有限范围,在心理上给老百姓逐步形成深深烙印,病毒有害,尽量居家不离家。确实需要消费的基本生活物资,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是在线服务,通过平台预定和配送服务,二是在居家周边最近范围购买必须物资,尤其是生活物资、儿童用品、医药品等。所以,在三年疫情当中,消费者更加有物理距离概念,更加强调线下消费便利性,最后一公里消费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疫情管控是放开了,但消费恢复仍需一个较长周期。
有关专家预测,奥密克戎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世界,新冠大流行将在2023年底(2023年11月左右)结束,届时确诊病例总数将达到至少7.5亿。
目前有个普遍看法,就是在过年前(1月21日大年除夕),奥密克戎在中国感染会达到高峰,感染人群可能达到70-80%。在后年会逐步下降,预计3-4月份会逐步回落好转。上半年处于投资和消费的心理恢复期,在明年中下旬会有所好转。总而言之,物理上的防控与隔离是放开了,但是消费者心理的防控警戒线还是没有放下来,消费恢复前提是消费心理的恢复,这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