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资生堂10亿日元投资微藻项目,莎莎国际被罚近90万

来源: 未来迹 2023-07-18 15:36

资生堂 诸振家

来源/未来迹

今天我们聚焦两条新闻。第一是资生堂花10亿日元投资微藻类项目,第二是莎莎国际被罚近90万元。

01

首先来看第一条。日前,资生堂集团在官网宣布,已向千岁集团领导的“MATSURI”项目投资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00万元),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官网信息显示,千岁集团成立于2002年,一直为各种生物(微生物、细胞、微藻等)进行育种和培养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生物的工业用途。

截图自千岁集团官网

千岁集团旗下拥有多家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其使命是为人类长远未来创造一个繁荣环境。集团正在通过“不断提升经济合理性以市县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了解生物技术的本质和局限以实现走向商业化的业务发展能力”,在农业、医疗、食品、化学等领域创造新价值。集团管理层和员工人数在90人左右。

目前,千岁集团旗下有11个项目,包括“生产未来的蛋白质来源”、“开发高潜力微生物”、“丰富东南亚土壤微生物群”等,“MATSURI”项目正是其中一项。

千岁集团表示,“MATSURI”在日语中是“祭典”之意,希望能成为一项充满节日和希望氛围的项目,以促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MATSURI”项目的目标,则是通过使用太阳能培养藻类来实现生物喷气燃料的可持续生产商业化,生产出能够与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竞争的燃料能源。

据了解,微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或者无机物转化为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有机化合物,相较于陆生植物具备较高的生物量生产效率,可以在沙漠等难以用于农业的土地上种植,有可能成为不依赖有限化石资源的新资源。

为此,千岁集团一直在开发大规模藻类生物培养技术,与各行各业的参与者合作,推进大规模光合作用生产,并开发支持人们生活的多样化应用,包括燃料、塑料、化妆品等。2015年,千岁集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开发式室外栽培设备,连续大规模生产培养葡萄球菌的公司。

资生堂自2022年4月以来一直参与MATSURI项目,旨在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通过此次合作,千岁集团和资生堂将加速使用微藻化妆品成分和容器的开发和批量生产,并进一步探索可用于未来食品业务的成分开发。

今年4月,千岁集团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举行了“千岁碳补集中心”开幕式。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藻生产设施,占地面积5公顷,由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的委托建造。

“这个项目将持续扩大。”千岁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藤田博士表示,“预计到2030年实现2000公顷的藻类生产。”

图源:千岁集团官网

资生堂表示,2023年3月,在与该计划相关的研究开发从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管理的绿色创新基金中,被选定为500亿日元规模的项目。

好了,新闻就是这样,来看看背后的价值。

资生堂选择投资千岁集团,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资生堂本身与千岁集团的发展理念相契合。

自成立以来,资生堂的企业使命都是“美丽创新,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希望通过美容公司独有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努力实现更大的可持续性。2021年,资生堂制定了面向2030的可持续行动,“减少环境足迹、开发可持续产品以及可持续和负责任的采购”为整个价值链当中的三项战略行动。

为此,资生堂在近些年来加快了“可持续”步伐。2022年,资生堂陆续加入全球倡议“RE100”,旨在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与积水化学、住友化学联合倡议,构建塑料化妆品容器的循环经济;成为全球首家使用LiquiForm®开发可持续可替代化妆品包装的公司;发行首只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等相关举措。

这与以“创造人类未来繁荣环境”为核心理念的千岁集团相似,且千岁集团身为完全的生物技术公司,能够补齐资生堂的短板。

另一方面,无论在化妆品还是食品领域中,微藻成分都潜力巨大。

在化妆品领域,微藻中的多糖、色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保湿等功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发现,从海洋微藻中提取的岩藻黄质和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氧化,可以起到祛斑、防皱和防衰老的功能。而拟甲色球藻能够合成具有紫外吸收作用的伪枝藻素和类菌胞素氨基酸,是制备防晒化妆品的良好原料。

海蓝之谜的灵魂成分——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便是从深海巨藻和其他精纯成分中发酵萃炼获得。

其实,除了本次资生堂的投资外,近两年对微藻成分开发的布局还有很多,遍布行业上下游。

2022年11月,欧莱雅通过旗下风险投资基金BOLD收购了生物科技公司Microphyt的少数股权,Microphyt的主要业务是用专利的低碳工艺可持续地生产微藻,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化妆品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功能品质和活性特性。

今年2月,国际原料商IFF旗下的Lucas Meyer Cosmetics业务部门开发出了一种粉红色微藻的油溶性提取物——IBR-SolAge,这种新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作用;3月,帝斯曼推出新成分Pepha-Tight CB,是一种微拟球藻提取物,宣称具有抗衰老和减少皱纹的功效。

而市场也越发看好对微藻技术的开发。除了千岁集团,今年5月微藻生物技术初创公司Provectus Algae获得韩国食品和生物技术公司CJ CheilJedang旗下发酵生物产品供应商CJ BIO的未披露的战略投资,以加速创新成分的商业化。

据了解,Provectus Algae利用天然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围绕微藻开发一系列高价值且可持续的产品。这家公司还邀请前雅诗兰黛高管加入公司并担任化妆品顾问。

据 Future Market Insights(FMI)研究报告指出,2021 年,个人护理和化妆品市场微藻提取物产品的需求猛增,2021 年收入增长约 4%;预计到从 2021 年到 2031 年,收入可提高 1.5 倍,达到 7650 万美元。

虽然目前大规模生产的商业化道路仍然崎岖,但拥有极大开发空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微藻,未来或将成为化妆品行业又一“顶流”。

02

接下来看第二条新闻,莎莎国际因经营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被罚近90万元。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宁区市监局”)发布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莎莎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或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被罚没超90万元。

图源: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处罚书显示,该案件起源于2021年6月,莎莎国际存在“销售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销售不合格特殊化妆品”两个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事实,分别对应“内在自然清爽抗皱防晒霜”、“柏琳清透防晒乳”两批次产品。

据了解,“内在自然清爽抗皱防晒霜”由莎莎国际于2019年从上海添点贸易有限公司购入,而后通过与百盛纽可尔瑞特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等60家商场以联营形式对外销售。经核查,此产品为未经注册的进口特殊化妆品。截至当日,共销售1664盒、报损33盒。

这种销售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及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 “生产经营或者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的规定。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5 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 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由备案部门取消备案或者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等处罚。

“柏琳清透防晒乳”由莎莎国际2021年4月从东莞市康丽化妆品有限公司购入,此后经常宁市市监局审查,在同年9月确定产品检测不合格,彼时共出售该批次产品348支。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生产经营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者不符合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的化妆品”的规定。

因认错态度较为主动,莎莎国际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5.6万元,罚款人民币89.71万元。与此同时,与莎莎国际合作近10年的百盛商贸,也因为这次事件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85.55万元,并罚款人民币6万元。

新闻就是这样,来看看背后的价值。

这起罚款事件背后,透露出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窘境。

据了解,莎莎国际成立于1978年,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业务遍及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区、马来西亚等地。2011年,莎莎入驻中国内地,一年开店48家。

然而近些年来,莎莎国际业绩持续低迷,2019财年(2018年月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为止)开始,集团陷入“关店潮”:2019财年,莎莎国际门店总数为274家;2020财年关闭新加坡市场所有门店;截至2023财年,莎莎国际全球门店仅剩186家,在五年时间内陆续关闭了88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财年-2022财年四年间,在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区、马来西亚两地业绩持续疲软,门店数接连减少的情况下,莎莎国际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内地市场,不仅加大开店力度,在2022财年新增22家门店,还在中国内地试行跨境OMO服务,集中资源提升线上运营表现。

这一年,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同比上升2%,但同店则销售下跌15.4%。集团讲其归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

2023财年,莎莎国际整体业绩有所好转。

财报显示,莎莎国际营业额为35亿港元,同比上涨2.6%;其中中国香港及澳门市场线下销售增长7.3%至23.73亿港元,主要是第四季度销售见长。此外从利润情况看,同比上一财年录得亏损3.44亿港元,2023财年转亏为盈,至全年溢利5824.7万港元。

图源:莎莎国际2022年财报

但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业绩并不容乐观。

不仅在2023财年内同比下滑33.4%,成为唯一录得下跌的地区。集团位于中国内地的门店也大量关闭,仅剩37家。就在7月14日,莎莎国际发布截至6月30日的第一季度最新销售数据中,集团营业额按年增加30.9%至10.475亿港元,但中国内地持续下跌,同比下滑32.8%,同店销售也仅有0.8%的微小增幅。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生意中,已经有超过50%来自线上渠道。莎莎国际也表示,对中国内地,将继续利用微信小程序,让莎莎美容顾问与中国内地顾客联系,集团正积极推广微信小程序及手机应用程序。

面对迟迟不见增长的中国内地业绩,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力度,莎莎国际需要在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的同时,更加严格地管控自身供应链,并关注国家法规要求,并不断创新自身商业模式和提高价值来应对市场变化,重塑零售品牌力。

本文为联商网经未来迹授权转载,版权归未来迹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