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零售50强”出炉,中国仅上榜两家
出品/联商网
撰文/袁则
4月14日,美国零售联合会(NRF,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发布了2024年度“全球零售50强”榜(NRF Top 50 Global Retailers 2024),沃尔玛、亚马逊、施瓦茨集团继续名列前三位,中国两家公司阿里巴巴和屈臣氏上榜。
榜单根据零售商的国内和国际零售收入计算分数进行排名,上榜的公司要在至少三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
01
前13强顺位不变
排名1-25位企业品牌如下:
排名26-50位企业品牌如下:
与2023年50强榜单相比,前1-13顺位不变;数据显示,前13强国际营收下降0.35%。
阿里巴巴排名从去年的14位下降至16位,屈臣氏从16位下降至17位。
瑞士Aspiag、荷兰Action、德国dmdrogeriemarkt和日本罗森(Lawson)进入榜单,分别位列28、44、49和50位;而香港牛奶国际Dairy Farm、荷兰Spar International、法国Systeme U和比利时Louis Delhaize四家公司跌出了50强榜单。
02
榜单简要分析
(1)区域分布情况
50强榜单中,欧洲企业品牌分布数最多,有29家;但从总营收看,美洲最高,主要是美国9家企业品牌比较强大,营收在总榜单品牌中占比近51%;亚洲日本有5大品牌入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零售业的全球实力。
(2)国际业务营收占比
50强企业中,国际化也是其普遍特征,国际业务营收总体占比33.7%(国际业务营收/总营收)。
从国别来看,瑞典(H&M)、荷兰(Ahold Delhaize、IKEA、Euronics International和Action)、加拿大(Couche-Tard和Hudson's Bay)、香港(AS Watson)和葡萄牙(Jeronimo Martins)国际性业务占比较高,占比超过77%。
相对而言,中国(Alibaba)、泰国(CP All)、澳大利亚(Woolworths Limited)品牌的国际业务营收占比较低。
50强排行中,相比2023年,共有46家仍然留在2024年的榜单中,更换率8%。
46家可比品牌中,有25家国际营收增长。
增幅最高的前三位为全家(FamilyMart)增87.7%、智利Cencosud增45.5%、法国迪卡侬(Decathlon)43.2%;
增长净值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施瓦茨集团(Schwarz Group)增112亿、奥乐齐(ALDI)100.7亿、迪卡侬(Decathlon)39.3亿美元。
46家品牌中,有21家国际营收出现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前三家为迅销(-27.5%)、百思买(-22%)和德国Zalando(-20%);
下降净额最多的前三家分别亚马逊(-150亿美元)、家乐福(-74.2亿美元)、迅销(-43.1亿美元)。
(3)从业态类型上看
全球TOP50中,大卖场/大型购物中心业态总营收占比29.2%,折扣店(含食品、服装和杂货折扣)占比12.3%,会员店7%,各业态具体如下:
2022年,全球社会零售总额是167万亿元,折扣业态占了近10%,约13.86万亿元。中国2022年的社会零售总额39万亿元,折扣业态占比只有3.5%,只有1万亿元。因此中国的折扣零售还有巨大的空间(仅对比国外,就有10%的增长空间,4万亿元),从TOP榜单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发现折扣业态的空间。
折扣店品牌中,在开展国际化业务方面,施瓦茨集团(Schwarz Group)、奥乐齐(ALDI)和葡萄牙的Jeronimo Martins这3家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03
在华品牌发展情况
在TOP50榜单中,翠丰、家得宝、家乐福、TESCO、百思买、麦德龙及安达屋等品牌曾在中国开展过业务,也曾获得过良好发展,但后来因各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亦或通过合资公司保留部分股权,业务份额已经非常小。
当前,不含阿里和屈臣氏,50强中仍有14家品牌在中国开展业务,并且,都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奥乐齐、开市客、宜家、迪卡侬、优衣库、全家及罗森等在中国市场总体有较好的口碑。
各品牌简况如下:
(1)沃尔玛(Walmart)
根据沃尔玛2024年2月20日发布的财报,2024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4年1月26日的十三周),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可比销售额增长6.6%,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11%,整个沃尔玛中国电商渗透率为48%;2024财年(2023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全年,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约为179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沃尔玛在中国共计开设47家山姆会员店,沃尔玛门店也在进行全面调改;这些门店的业绩保持积极的增长态势。
未来一年,山姆会员店将是开店重点,沃尔玛门店也会继续调优。
(2)奥乐齐(ALDI)
2017年通过天猫国际旗舰店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在上海开设了首批线下试点店;目前,奥乐齐在上海拥有55家门店,覆盖了13个区。奥乐齐在中国市场强调产品品质和适度提升价格,以适应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其门店被定位为“社区食堂”和“社区精品超市”,旨在提供高品质且价格合理的商品 ;其在中国市场的单店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超过90%的销售额来自自有品牌产品,其也在包括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推广,这一比例远高于同类零售商超 ,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
2023年12月6日,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Roman Rasinger透露,将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持续开店。
(3)开市客(Costco)
开市客2019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开业不到两个月就吸引了20万注册会员;截至2024年,开市客在中国已经开设了6家会员店,其会员制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2024年3月17日,“开市客到家配送”小程序上线,首页公告提示即日起开市客上海浦东店将开放线上配送服务,其余卖场也将陆续上线。
据亚洲区总裁张嗣汉表示,未来开市客Costco也将持续深耕中国大陆市场。
(4)柒和伊控股(Seven&I)
1992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包括7-11便利店业务和伊藤洋华堂两大业态;便利店方面,7-11目前在中国的店数约为2357家,扩张速度并未达到预期,其门店数量、市场份额、数字化等方面,与一些本土品牌和竞争对手相比显得滞后;伊藤洋华堂首店于1997年11月在成都春熙店营业,但2022年10月29日因租约问题闭店,目前在中国有10家门店。
其在成都市场的深耕和业务拓展,显示了其在零售领域的专业和创新精神,尽管面临挑战,伊藤在中国仍然保持着稳定的经营和业务拓展。
(5)宜家(IKEA)
宜家(IKEA)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了首店,截至目前,宜家在中国大陆共开设了35家商场、2个体验店和9家荟聚中心。
宜家计划在2024财年(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在中国市场投资63亿元人民币,这比2023财年的投资额增加了10亿元;2023年9月,宜家中国发布了“生长+”战略,主要围绕三大战略方向:家居生活专家、出众的个性化购物体验和有机生长的全渠道生态体系,旨在通过迭代、共创和探索,推动宜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韧性且可持续的发展。
(6)苹果(Apple)
截至目前,苹果已在大中华区开设了57家Apple Store零售店,在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四季度)大中华区(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减少了13%,达到208亿美元;尽管营收有所下滑,但中国市场依然对苹果至关重要。
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尽管对目前在中国的业绩不满意,但长期来看,公司仍看好中国市场。
(7)H&M
2006年进入中国,2021年3月由于新疆棉事件遭到大量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品牌形象严重受损,目前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约为300家,尽管面临挑战,H&M依然将中国视为非常重要的市场。
(8)永旺(Aeon)
1996年,在广州市开设中国内地首店JUSCO天河城店,即吉之岛超市,2013年更名“永旺”,进入中国大陆20多年来发展速度较慢,门店经营亦算稳定。
(9)迪卡侬(Decathlon)
迪卡侬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设有4个自有工厂、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3个物流园区、1个品牌中心,全国约200多家实体门店,此外,还拥有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线上渠道。
中国是其首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海外市场,已成为迪卡侬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商业增长引擎之一,迪卡侬还计划通过优化市场布局、构建本土创新共同体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10)安达屋集团(Adeo Group)
199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采购业务,1998年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全球采购中心,2001年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筹备在中国的发展事宜,2003年成立乐华梅兰装饰建材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实质性的业务拓展阶段,2004年在北京开设了首家店。
但2020年在华耕耘十六年后,因疫情全面撤出线下业务,但保留线上业务以及自有品牌,同时,上海全球采购中心继续运营,以支持中国以及海外市场。
(11)迅销(Fast Retailing)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已经开设超900家直营门店,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超过日本本土。
2023年,优衣库曾表示将继续以每年80至100家速度在中国开设新店,迅销集团董事长柳井正也曾公开表示,3000家门店是优衣库在中国的“最低目标”。不过,中国市场正面临增长压力,迅销集团首席财务官冈崎健在2024年3月接受日媒采访时就表示,优衣库在中国的开店重点将从门店数量转向单店盈利能力。具体的举措包括关闭亏损店铺、在优质地段开设新店、优先选择电商顾客较多的地区开店等。
(12)丝芙兰(Sephora)
LVMH集团旗下拥有75个知名品牌,丝芙兰是LVMH旗下的美妆零售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目前,丝芙兰在中国大陆100个城市拥有341家线下门店,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未来的战略重点是继续在中国获得市场份额,计划在中国新开更多门店。
(13)全家(FamilyMart)
全家便利商店于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目前在中国已有门店超3000家,其中,超过2000家店都位于江浙沪,仅是上海的门店数量就多达1400家。
未来,全家将继续以提升门店日商为核心,在坚守规模提升的前提下,注重回归门店日商的经营,从而取得良性双赢的结果。
(14)罗森(Lawson)
罗森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约为5788家,其在中国设有45家鲜食工厂,在长三角地区布局了4大供应链基地。
未来,罗森将在中国继续扩大门店网络,采用多元模式如区域授权、大加盟以及复数加盟等方式,计划到2025年将门店数量增至1万家;其还将继续优化店内运营服务、扩大和调整商品种类、提高加盟店的盈利能力,以及推进送餐服务。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目前外资零售在折扣业态及会员店业态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其自有品牌管理及运营、会员及用户运营体系、商品运作及管理体系上的长期主义,值得中国零售业学习。从规模上看,中国零售业仍有巨大的品牌化及规模化经营空间,国际化业务,也值得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的表现,对比全球50强,我们能看到,中国零售总体还有巨量的市场空间。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