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顺丰赴港上市,王卫野心暴露

来源: 电商报Pro 李响 2024-07-05 08:45

出品/电商报Pro

作者/李响

01

顺丰控股再闯港交所

二次递表的顺丰控股距离上市,只剩一步之遥了。

近日,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华泰国际及摩根大通担任联席保荐人。

图源:顺丰控股招股书

要知道,顺丰创始人王卫已坐拥四家上市公司,包括顺丰控股、嘉里物流、顺丰同城以及顺丰房托。其中,顺丰控股作为其中唯一一家在A股市场亮相的企业,若成功实现赴港二次上市,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

而这是顺丰控股第二次港股递表。2023年8月,顺丰控股曾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目前该次申请已失效。

如今,顺丰控股赴港上市计划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若此次二次港股上市顺利达成,这不仅标志着顺丰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一大步,更预示着其将开启国际市场拓展与全球布局深化的新篇章。

从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顺丰控股在行业内的最新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概况。

招股书显示,据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报告指出,以2023年度收入为标准衡量,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图源:顺丰控股招股书

顺丰控股表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五大物流细分领域以及亚洲市场的四大物流细分领域中均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在涵盖快递速运、大件物流、冷链运输、同城即时配送、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及跨国界的国际物流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就以上这些信息来看,顺丰显然对此次冲刺港股上市抱有高度的自信。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未如表面那般乐观。

从股价表现分析,顺丰控股自2021年2月起,经历了一段长期且显著的震荡下行趋势,近一年间持续承压,累计跌幅高达约36%。

截至7月3日收盘,其股价定格在34.42元/股,相较于2021年2月的历史高点123.94元/股,已大幅回落超过七成。这一变动直接导致顺丰控股的市场价值显著缩水,从曾经的超过5000亿元高峰,缩减至当前的168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顺丰控股针对股价低迷的局势,自2022年3月起已相继实施了四轮股份回购计划,但这些举措却没能扭转股价的持续疲软态势。

一边是低迷的股价,一边是持续攀升的负债规模。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自2018年至2023年间,顺丰的负债规模从347亿元攀升至1182亿元,资产负债率由48%增加至53%。同时,顺丰的流动资产净值在一年内经历了显著下滑,从2021年底的181亿元缩减至2022年底的130亿元。

顺丰之所以会欠那么多钱,主要是因为其持续扩大规模的战略需求。

据相关消息透露,2017年,顺丰控股成功在A股“借壳上市”后,又实施过多次再融资,募资累计超过330亿元。

当时筹集的资金大多投放在飞机及其航材的购置与维护、智慧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升级、速运设备的自动化改造、陆路运输能力的增强,以及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上。

其中,尤为烧钱的无疑是鄂州花湖机场项目,顺丰控股表示,根据其持股比例,预计将在该机场工程的整体投资中贡献超过200亿元的巨额资金。

鄂州花湖机场

或许正是如此,面临资金需求的顺丰控股,只好重新向港交所提交最新的招股书,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当下之难。

02

现在上市是最好时机吗?

当然,顺丰控股此次港股二次上市,也不单单是为了钱。

多年前,王卫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而谈及此次二次上市的意图,王卫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就已明确表示,不能比友商慢了,在港交所上市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

尽管顺丰在国际业务上已有所投入与探索,但王卫认为这“还不够”,顺丰还需要一个更为广阔且国际化的资本平台,以便在未来能够灵活运用资本力量,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与全球布局。

顺丰控股方面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港交所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王卫的态度都很明确,顺丰要推进国际化战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下是顺丰控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好时机吗?

主编认为,顺丰控股此时递表上市,虽不一定是最佳时机,却恰是最为合适的时机。

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有一项举措指出,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如此政策利好下,王卫自然不愿错失这一发展良机。

7月3日,顺丰控股在融资交易中表现活跃,当日融资买入金额高达4499.96万元,而融资偿还额仅为1681.65万元,实现融资净买入2818.31万元。融资余额稳步提升至28.11亿元,在同日的融资净买入排名中,顺丰控股位列第29位。

图源:东方财富网

从中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顺丰控股并非缺乏信心或持悲观态度,只是对其当前自身经营状况保持着更为谨慎的态度。

站在顺丰的角度看,此次二次赴港上市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是在当前环境下最为合适的选择。

03

卷向海外或许有用

最近几年,快递行业悄然从增量竞争阶段迈向了存量竞争阶段。

据国家邮政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快递行业处在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国内快递业务量增速达到61.6%。而2022年,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国内快递业务量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滑落至2.1%。

与之相反,2023年,国际(含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达到了30.7亿件,同比增长52.0%,处于高速增长期。

对国内物流企业而言,提速出海,已刻不容缓。

放眼海外市场,其实也不难发现,不只是顺丰选择了国际化这一发展方向。

中通、圆通等国内头部快递公司也在积极部署,竞相角逐于国际化市场。中通方面,不仅推出了中国香港至英国转运物流服务,还开通了出口散件寄递服务通道;圆通方面,在海外版拼多多Temu于哈萨克斯坦设立首个站点后,圆通速递迅速宣布开通中哈跨境快递物流服务……

另外,起家于东南亚的极兔速递,如今其在国际市场的扩张已占据极大的优势。数据显示,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极兔速递的市场份额已从2022年的1.6%跃升至2023年的6%。

同年,极兔速递处理的包裹量高达2.3亿件,同比增长369%,全年营收为3.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9.7%。

这份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得益于极兔对国际市场的重视。

同样的,顺丰自然也没有理由不投身国际化。

在国内,快递行业的竞争已步入白热化阶段,寻求成长和突破愈发艰难;而在海外,则是另一番景象:各路玩家的竞技场已搭建完毕,真正的较量正在显露端倪。

彼时,一场海外大戏将缓缓拉开帷幕。

本文为联商网经电商报Pro授权转载,版权归电商报Pro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