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品流通体制到了需要彻底变革的时候了!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鲍跃忠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国民经济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构成。
在这四大环节中,生产是起点,生产决定消费,发挥着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消费是一轮经济活动的终点和下一轮经济活动的起点,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处于中间流通环节的交换、分配,必须要与生产和消费相适应、相匹配。流通反作用于生产与消费。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可以更好的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提升,反之,可能会制约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提升。
这四大环节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四大环节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基本框架,通过不断的循环和相互作用,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所以说,流通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消费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纵观我国的消费品流通体制大体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是建国初期开始到上世纪1984年。这个时期,采取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国有流通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适应当时的我国经济现状,特别是物资匮乏、生产分布不均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改革到现在。这个阶段,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流通体制,建立了“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少环节)”新的流通模式。
这个时期的流通模式基本变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由流通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变成为了生产企业(品牌商)主导的流通模式。最大的市场特征就是在产品流通环节变成了各个生产企业自建自己的经销体系、分销体系。
这种流通体制,对于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发展需要,特别是促进生产企业更加灵活的推进市场,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制造能力的不断快速提升、随着我国消费需求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现有的流通体制与当前生产发展与消费提升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我国已经是消费品消费市场大国也是消费品生产制造大国。
2023年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71495亿元,其中实物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18605亿元。
据有关统计,我国现有规模以上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数量约18万家,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38%,约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如果再包含规模以下消费品制造企业,整个消费品生产制造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整个消费品行业将占据我国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并且,随着产业互联网等一些政府推动和企业创新努力,我国目前的消费品制造能力快速提升。根据有关信息汇总,全球范围内的“灯塔工厂”数量153家,其中,中国拥有62家灯塔工厂,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些灯塔工厂分布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代表了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包括美的、海尔、青啤等一些消费品制造企业都有工厂入选。
消费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如何更好的发挥流通对促进生产发展和消费提升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但是目前观察,现有流通体制暴漏出的问题,已经开始成为制约生产进一步发展与促进消费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流通体制已经开始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落后于消费需求提升的需要、落后于技术等大的行业环境变化的需要。
目前看,我国现行的流通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价值链扭曲:最近,新经销赵波做了一个分析:在现有流通体制下,一款产品,售价10元,用传统的流通价值链,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不能超过3元,最好是2.5元以下,中间流通环节需要留出7-7.5元的利益空间,来满足品牌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各个流通环节的费用以及各个企业的利润需求。
这个分析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分析。基本代表了我国现行消费品流通体制下价值扭曲的现象问题:流通成本占据了我国消费品价格构成的主要部分。导致消费者最终为不合理的流通成本付出了较大支出。
这种模式可能对处于市场短缺、生产能力低下、供给市场阶段是需要的,对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会产生作用。但是,对处于供给过剩、产能过剩、市场供给极大丰富,需要想办法更好刺激消费需求的时期,这种严重的价值扭曲现象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了。
并且这种流通成本奇高的状况,并没有较好解决生产与流通企业的问题,目前的现实是从生产商到流通企业依然存在普遍性的业绩下滑甚至是经营亏损的问题。
这种严重的不合理流通模式下产生的价值扭曲问题,最终一定会对生产企业带来严重制约影响。因为由于不合理流通成本的增加,造成了消费品最终价格的虚高,由于这种价格的虚高,一定会阻碍或制约消费需求潜力的发挥与挖掘。
二是流通企业能力明显低下:由于在三多一少流通体制下,制造企业采取的是自建分销体系的办法,所以,目前市场上承担流通重要作用的企业成为了以经销商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格局。
据凯度的调研数据,目前市场上消费品经销商企业数量在100万家左右。
这些经销商企业大多表现是:
--规模小:一般企业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企业销售规模大多几千万以内,个别企业能达到过亿的销售规模;
--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企业一般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企业管理技术手段,包括物流技术手段;基本处于成本高、效率低的一种状况;
--行业地位比较尴尬:虽然经销商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流通职能,但是,由于现行的流通体制下,属于是制造企业自建流通体系,是制造企业主导的一种流通模式,经销商处于明显偏弱的行业地位。基本没有话语权。特别是面对大品牌、强势品牌,饱受压货等一些市场行为的“压榨”。造成企业成本高、损耗高,目前大多经销商企业经营都比较艰难。
说句不好听的话,经销商连个主管部分恐怕也找不到。工信部门管生产不管流通,不会管经销商。商务部门管流通,但管的主要是零售环节,基本也没有管过承担重要流通职责的经销商。
三是流通环节效率低、成本高:“三多一少”流通体制改革,三多基本实现了,但是一少并没有实现。现有的流通模式依然存在流通环节多、货物搬倒次数多、占压资金大等严重问题。
据调研,现有流通环节至少需要3--4个环节,产品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据美的方总的分析,传统模式下一个电饭煲到达消费者手中至少需要搬倒6--8次;据估算,目前在流通环节占压的资金数量能达到10--20万亿。
虽然这几年产生了电商新的流通形式,但总体看,电商创造了新的线上交易方式,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高效率全流通模式。观察看,电商的产地一件代发,从货物流通的角度,不仅没有提升货物流通的效率,反而加大了物流的成本、降低了物流的效率。
总体看,我国消费品现行流通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发展,流通体制严重滞后。
如何创新我国的消费品流通体制变革:
--政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很多的重大创新、重大科技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靠于政府的推动。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面对如此重要的市场地位、面对如此规模的企业数量、面对促销费这一如此重要的课题,创新我国的消费品流通体制,必须要依靠于政府的强力推动。
政府推动的一个主要方向可以是:构建我国消费品流通新的基础设施。类似于中欧班列、海外仓这样的促进外贸流通的动作,去构建促进国内流通的新基础设施,推动我国消费品流通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还可以围绕流通中面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各个环节面临的问题,去推动解决以上的问题,促进我国消费品流通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大企业有作为:流通模式变革,既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一些大企业、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努力创新。流通模式的变革过程,也是企业营销模式的重大创新过程。
面对当前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企业不能再固守传统的分销模式,需要针对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积极探讨营销模式创新,推动流通模式的变革。
类似于像美的探讨的“一盘货 用户直达”模式创新。美的探讨的一盘货模式对企业整体的营销效率、流通效率带来非常重要的促进,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流通成本,推动了企业的更快速发展。
美的集团从2014年开始推动一盘货变革,经过5年时间,取得了重要成果。
到2019年,集团仓库数量由2244个减少到140个,减少了94%;仓库面积由552万㎡减少到166万㎡,减少了70%;
整体订单周期由45天下降到12天,下降了56%;
库存周转天数由51天下降到35天,下降了31%;存货资金占比由17.6%下降到11.2%,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应该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一盘货对企业降低流通成本产生的显著效果。
更重要的是:由于推进一盘货,推动了美的集团的更快发展,从2015--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由1393.5亿元增长到2793.8亿元,企业利润由136.2亿元增长到252.8亿元。
--物流现行:流通模式的变革,特别是打破现有的流通模式,重构新的流通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投入。
从目前看,先从解决现有流通体制中关键环节--物流端入手,从解决现有物流模式中的突出问题入手,是整体流通模式变革重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现有消费品流通体制中物流环节存在的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等一些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物流模式最终必须要由小变大、由分散变集约、由手段落后变技术支撑。
从美的整体的营销模式变革过程看,也是首先从变革物流模式开始,无论是前段物流的T 3,还是后端物流的一盘货 用户直达,都是先从变革物流模式开始,用新的物流模式支撑企业整体营销模式的变革。
总之,中国的消费品流通模式到了需要尽快彻底变革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