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目标区域定位和目标消费群定位。
目标区域定位应该因地制宜,目标区域定位主要是对周边商圈区域范围的分析。简单讲就是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常规的目标区域市场定位往往是以项目所在地为圆心,按照不同的辐射半径来划分目标市场区域。事实上购物中心的辐射半径与辐射强度,绝不是由购物中心运营方一厢情愿来界定的。恒隆广场可以有效地辐射到整个长三角,然而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可能只能辐射到上海东北区域。因此,购物中心的目标市场区域定位应该因地制宜。通常一个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往往会受到其所在城市的辐射力、购物中心自身主题的辐射强度,以及购物中心的竞争态势来决定的。因此不是每个购物中心都能做到所谓的地标,也不是每个都一定要具有地标效应。
消费客群定位
目标市场区域定位之后,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市场来确定购物中心的目标消费群体。百联又一城与万达商业广场虽然都是辐射上海东北区域的两个购物中心,但是其消费客群却具有明显的差异。万达商业广场以家庭式大众集成式为消费客群主力,而百联又一城的目标客群则主要锁定在青年时尚高知高收入消费客群。关于目标消费客群的定位,往往通过消费类型、年龄、收入水平、文化取向等构成市场细分标准。杭州大厦与银泰作为长三角商业单体销售的两大巨头,同处武林商圈,但是们的消费客群却不尽相同。杭州大厦锁定了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高端消费客群,而银泰百货的主力消费群则以杭州中青年中端时尚消费体。有效的市场细分不仅可以直接捕捉目标消费客群,同时也是差异竞争的根源所在。
主题特色定位
传统的购物中心往往会忽略掉购物中心的主题特色,实际上鲜明的主题特色定位不仅能够塑造购物中心的差异竞争力,更重要的具有创意与亮点的商业主题更能够放大购物中心的辐射半径,加强其辐射吸纳力。
坐落于日本东京西郊南大泽, LA FETETAMA购物中心(多摩法国购物城)。这个两层开放式的购物中心,由中央漫步广场与四个主题区所组成。中央漫步广场一边紧邻着流行时尚、运动休闲、生活风格的专门店,另一边配置饮食店、餐厅、超级市场、园艺中心与小区教室,承租户包括本地及国际知名的品牌。这个购物中心因其独特的故事情景模拟设计吸纳了各个阶层的客层,包括E世代(因娱乐而来)、上班族(因聚会目的)与流行族(追求名牌商品)。开业至今业绩不断攀升,甚至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区域旅游项目。
多摩法国购物中心通过创造一个法国南部家庭的冒险故事,利用建筑、景观、灯光等手段将一个传奇故事融入到整个购物中心主题中去,整个购物中心成为了故事的载体,而这个传奇故事也为整个购物中心的主题氛围定下了基调。
主题式故事的商业环境几乎吸引了所有主要的消费群与拥有可支配高所得者。购物中心环绕着主题性故事来设计,转述故事情节在结构体上与故事主题图像的表现方式,自开幕以来已使日本的业界感到震撼。
当然通过主题式故事,来表现购物中心的特色主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策略,购物中心的特色主题还可以通过业态布局规划、景观设计、文化气质、商品服务等要素来诠释不同的主题特色定位。
商业功能定位
国内购物中心的商业功能定位通常都是以购物为主,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住宿以及商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中心。从购物中心的本质来看,多元业态本身就是购物中心的主要识别特征。然而多元业态并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购物中心的功能定位是
以目标市场的定位为出发点。购物中心商业功能定位的时候既要兼顾业态的全面性,同时也应该注重不同业态的占比,以及业态之间的有机互动。在欧美国家,购物中心有一个业态黄金比例,购物、餐饮、娱乐分别占到整个购物中心的52%,18%,30%,这其实只是一个粗糙的划分标准,并不具有通用推广意义。业态占比始终还是由目标市场来决定的,正大广场在商业功能转型的成功背后,实际上就是改善配套环境与弱化购物功能,提供餐饮、娱乐的业态比重。而改造之后的正大广场迅速将人流引致4楼以上消费区域,改善了整案的商业氛围,与之相应的物业租金收入也水涨船高,提升了整案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在进行商业功能定位时更应该注意业态之间的有机互补性,业态之间的协调关联才能更好的体现购物中心一站式消费真谛。广州天河城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购物中心,其最大的亮点就是让购物中心的业态之间的互动共振,来实现消费客群集聚。因此业态之间的有机互补,对商业市场的培育、商业功能的完善都将起着直接的助推作用。
商业规模定位
购物中心的规模定位受制于顾客疲劳程度。一般情况下,顾客在购物中心购物的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容易处于疲劳状态。顾客购物休闲的步速一般是30-40米/分钟,浏览购物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7500米。因此我们见到的超大型购物中心一般都会有充足的公共共享空间,当然购物中心的情景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疲劳程度。
购物中心的规模受制于商圈购买力。简单测算,单店的极限规模约等于商圈购买力减去圈内竞争店分流的购买力,再除以购物中心单位面积的保本销售额。一方面,购物中心的购买力取决于商圈人口及其消费水平;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单位面积的保本销售额与其经 营成本和经营毛利率有关。
购物中心规模受制于产品品种。目前我国现有的商品品种约70万种,实际上一个购物中心所能经营的品种往往只占很小的比例,即使是一些超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其经营的品种也不超过十几万种,而对于走特色化经营路线的购物中心,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就更少。如果购物中心规模过大,势必造成品种重复经营,降低购物中心单位面积销售额,从而影响整体经营效益。
另外购物中心在规模定位时应该兼顾与效益的平衡。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5万平方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所以,规模要求最佳,不能求最大,要求比较效益。租金高,回报率高,才具有现实意义。
运营模式定位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一般由自营、招租、销售,以及各种模式的混合群组。欧美国家的购物中心以及国内的一些实力机构一般通过长期持有物业进行自营或招商。虽然我们一贯主张购物中心长期持有物业赚取商业经营价值,并通过商业经营价值的提升来实现商业物业的增值。除目前“三代万达”就开始自持物业70%以上外,事实上在中国这只是理想化的模式。2007年《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显示,购物中心物业长期持有“只租不售”占到了39%,虽然较2006年21.4%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短时间内这种模式的推广执行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主要涉及资金链和资金快速回笼等方面的问题。
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定位主要受制于投资商对投资资金回报预期、项目受益效果预期、经济走势预期、风险预期的影响。但不论采用那种运营模式,要想确保购物中心的健康运营,必须做到从定位、招商、设计、经营、推广、物管的全程统一运营控管。而要做到这些统一,就必须涉及物业自持比例的问题,自持比例越高控制力越强,统一经营管理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小(至于为什么?我将在日后的文章中,重点阐述购物中心自持比例对业态经营调整、营销推广、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与商铺分割销售技巧)。
商业形象定位
购物中心的商业形象往往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与区域辐射力。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天地与恒隆广场的模仿者,然而恒隆广场与新天地都是不可复制的。购物中心的商业形象归根结底还要看项目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与项目自身的目标市场定位、功能定位、经营特色定位。所以我们看到来福士是时尚型购物中心、东方商厦则是中高端百货商场、万达商业广场是大众型家庭消费乐园。而购物中心的商业形象一旦确定,就需要进行统一的VI/CI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道具进行有效传播。一般情况下购物中心的商业形象建筑、景观、购物环境、商业布局、产品、服务以及营销策略等综合手段来表现,以强化购物中心形象的传播力。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购物中心不能只当自家的一张吃饭桌子,它同时是现代家庭的陈列品,不同的消费主人对它的功能、风格和搭配也是不同的。(特别声明: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操盘手QQ10653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