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问本土一个商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店?得到的回答是:“凭感觉吧。”当然,凭感觉,有的店火了,有的店也关了;就像历史事件的偶发性一样,做生意变得随机而不可知。
我一直觉得生意不该这么做。一年多来,台湾饮料、糕点企业集中入渝,本周我们就走访了一组来自台湾的品牌;他们做的都是小生意,但访谈中却经常有一些令我们心动的信息。
以步行街生意为例,观音桥、沙坪坝、南岸、解放碑、杨家坪、大渡口哪个商圈生意最好做?商圈内的人流,交通设置与商圈周边租金,人群分布是怎么样的?这是一组决定投资的重要基础性数据,大百货公司可能会做,但像茶饮、面包店这样的老板,多半说不清。
台湾的“85度C”是这样做的:公司会用一周时间,每天14个小时在一个点上数人头,并同时派出B组、C组到方圆2公里的范围去调查这块区域的族群,以及房租……虽然每个区域的经济都有差异性,但这些数据对于生意的成败来说仍然具有普遍价值。
我本周还拜访了一家本土房屋中介老总,尽管他们也做商业地产,但遗憾的是,台湾企业获得的这些商业数据本土企业还难以提供。只有掌握了周详的数据,才能将经验变成商业规则,并被不断复制和扩张。
“大数据时代”是个全球流行的观念,淘宝、百度、QQ庞大的商业数据正转化成财富。即使对奶茶亭、面包店这些小生意来说,也需要有价值的数据。
台湾品牌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是工业化的流程控制。
现在回过头看先富起来的一批商人,往往最大的感慨是当初的机会好,再加上胆大和勤奋,即使是坐摊也能发财。但现在各行各业都过剩了,老经验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85度C”把过去工厂生产糕点的环节搬到店内,在100多个品种中,确定生产其中的75个单品,而每个单品的数量又不尽相同……详细的数字化、节拍化管理让人感慨。
工业化对于重庆这个工业立市的城市来说并不陌生。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规范每个员工每天、每时的工作步骤。
(来源:重庆晨报 文/仇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