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大卖场,凭借丰富的品类、实惠的价格、规模连锁形成的“信用背书”,每天人流上万或数万已不是问题……超市空间、超市货架、超市遍布多地连锁网络的平台价值突出:目标人群多,目标人群集中,每天流量很大,与人们生活高强度息息相关,这正是零售商选择进驻超市,把“大型综超”作为最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分销渠道的核心动因。
超市商品的二分法:自营商品及外部供应商商品;超市经营品牌二分法:自有品牌与外部供应商品牌。超市发展自营品类不算稀奇,超市发展自有品牌也不是什么机密或稀罕事儿;显然超市发展自有品牌比简单的“买断包销”的段位与难度还是要大很多的,即便如此,稍具规模与理想的超市对于适时发展自有品牌还是主动积极的,至于动因,不妨浅析如下:
1、超市做自有品牌不算很费劲儿。
依托成熟的渠道,持续的人流,在超市里给出中等货架,自有品牌的销售几乎就是水道渠成,顺理成章,如果利用全网络渠道,再提供特殊的终端形象推广支持,自有品牌的销量一般还是不错的。
2、超市做自有品牌具有成本比较优势,可以实现更高的经营利润。
超市做自有品牌,无需像传统品牌商一样投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去做线上大众品牌行销推广,光是这一笔品牌营销支出或许就可以比传统品牌商省下10%-15%的成本支出。
3、超市做自有品牌,商品库存风险可控。
依托超市长时间的持续销售数据分析,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基本可以做到“以货架销售数据来指导生产,从生产车间直接发货到货架终端”的零库存,良性循环的简装版的CB2模式。
4、超市做自有品牌,有利于分散对部份商品品类过强的外部依赖。
如果个别供应商不好谈,若有自有品类作“铺垫”,不至于出现“缺了王八就开不了席”的被动局面,底气似乎要足一点。
5、超市做自有品牌,利于构建与竞争对手在商品结构方面的差异化,形成“人无我有,别无分店”的感觉。
6、超市做自有品牌,利于强化自身经营能力,并掌控绝对的商品定价权。
从经营终端顾客需求向生产、设计、原材料采购、物流等的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从而具有产业上下游更强的掌控力,具有绝对的定价权。在这个方面全球户外运动休闲零售领导者—迪卡侬就做出了成功的示范,自有品牌超过70%,自身就具有绝对的定价权,以此形成了功能性运动休闲零售领域内的性价比之王,进而构建起了门店超强的人气集聚力与媲美或超过快时尚品牌的“成交客单价”。当遇拼火力的强力促销时,自有品牌可成为最有力的低价引爆点。
发展自有品牌,肯定不止笔者所列出的以上看起来有点美的6点好处,但也并不是所有超市经营主体都适合发展自有品牌;另外,超市本身也没有必要在所有品类中去发展自有品牌。以下简析发展自有品牌的一些约束条件:
1、超市品牌本身必须是一个强势品牌,具有“网点多、形象好、信誉好、持续客流量大”等满满的正能量,否则发展自有品牌就只能是超市的一厢情愿的梦想。
2、超市自有品牌涉及的商品类别应以高频率的消费品为主,如食品、服装、日化类别,否则难有规模效应,以至于无法实现比价优势。
3、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档次及定价应与超市本身定位相吻合。
4、还要处理好“自有品牌”与供应商品牌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让“自有品牌”更多的充当鲶鱼角色,以此形成打压供应商定价的一个小工具。
5、“全球/全国特产”或许是最适合全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自有品牌的类别了,通过自有全国全球采销网络,把全球/全国特产贴上超市自身的“标签”作为信用背书,让当地老字号企业进行代工,然后全网络推广或许真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小结:实体零售业本已不易,全行业都在谋求创新与改变;如何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增强体质,构建自身的对消费者独特吸引力;在电商亏钱赚吆喝“互联网烧钱思维”横行市场的残酷形势下,如何增强零售终端对于更多商品的绝对灵活的定价权;从经营货架空间,到经营商品,经营消费者需求,把来之不易的进店人流量转化为更多的利润……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或许正是实体零售的主力—“超市们”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
况乎,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跟踪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于规模连锁的超市而言,针对性的发展自有品牌或许正当其时,风险可控,前景光明;如果准备好了,适合“大干快上”,争取搞出一些属于超市自己的爆款,然后毅然开始与“二房东”身份渐行渐远的自强之路。
欢迎关注微信原创公众号《商业这点事儿》,分享推动进步。
- 该帖于 2015-6-23 9:10: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