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购物中心“倒闭潮”的风险正在增加

老笑

积分:3437  联商币:3344
  |   只看他 楼主

前几天写了篇小稿,预测购物中心可能会成为“关店潮”的“重灾区”。很多人提出质疑,有的觉得咱危言耸听。但我认为,购物中心的泡沫还在累积叠加,“倒闭潮”发生的风险正在加大,如果不采取措施,或难避免。

数量猛增,人气不足,疲态尽显

有网友要我“用事实说话”,预测的东西还未发生,哪来的事实?不过,要寻找些蛛丝马迹的东西还是有的。

据报道,芜湖是个被商业地产包围的城市,每隔不到3公里就有一家购物中心,但每一家的人气都不足。据称,芜湖10万方以上的购物中心超过5个,但按当地市场的承载量,有1个就够了。而芜湖主城四区119个楼盘中,有商业地产的就超过70个。(《第一财经日报·芜湖商业地产去化周期超60个月 购物中心空空荡荡》)

仲量联行《2015年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市场回顾》显示,成都商业地产的租金从2012年2季度起,已连续13个季度下滑,跌幅达到19.7%。统计显示,成都市3环内约30处项目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2015年上半年,成都甲级写字楼空置率40.3%,同比上升4.5%。平均有效净租金96元,下降2.1%。(《21世纪经济报道·成都商业地产租金连跌13季 约30处项目陷停工》)

一位河南的朋友介绍,他所在的中原小城,人口不足20万,500米半径内就有三家综合体,面积从几万方到十几万方,一家已开业,一家主体封顶,一家刚开建。距此2公里早就开业了一家购物中心,经营惨淡,楼顶影院常常上演“一个人的专场”。

根据公开数据,去年我国商业设施净增面积1.2亿方,50个主要城市净增面积比2012年增加80%,主要为购物中心。而同年社消品零售总额仅增长11.9%。今年,购物中心快速增长的势头依然没有减缓,据联商网统计,上半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145家,远远超出百货店、大卖场,而下半年这一数字可能翻番。

据房地产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的一份报告,中国占去年全球购物中心完工总面积的44%,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十个城市有九个在中国。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甚至是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已成饱和状态,但新的项目仍在乐此不疲地批着、争先恐后地建着、热热闹闹地开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还有无数的购物中心在“顽强”地规划着、设计着、建设着……

专业人士透露,今年我国主要城市的在建城市综合体数量达885个,同比增长24.47%。但调查显示,规划待建的大型购物中心中,每年有一半开不了工,而已经开工的项目中又有一半难以按计划开业,即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至少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算起来,中国购物中心的成功率约为1/8,也就是说,真正成功营运的不到2成。

一面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一面是购物中心开发建设突飞猛进,有增无减,而来自电商、奥莱等新兴零售的冲击、分流愈演愈烈,购物中心总量过剩、同质化严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色鲜明、运营良好的优质项目少之又少。

商务部监测显示,6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购物中心营收增长12.3%。不及面积增速的一半。说实在的,老笑对营收增长的数据有些怀疑,据我所知,相当多的购物中心只知道自己的租金收入,并不掌握商户的销售情况。

招商困难,同质化严重,转型艰难

数量太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招商难度加大。品牌被众多的购物中心争夺,成了稀缺资源,一些原本不怎么样的品牌也成了抢手货,不提供装补,不承诺几年免租,人家不轻易开店。而答应这些条件,回报必然降低。至于高端大牌,更是被神一样地供着。

因为太多,同质化难以避免。相当数量的购物中心从设计到布局,从业态到品牌,都高度相似、惊人一致。破解同质化的努力也大同小异,基本上循此三途转型:一是在建筑设计上标新立异,二是加大体验业态占比,三是引入O2O做智慧零售。但这也未必是解决问题的终极之道。

设计上的新潮只在开业时管用,不可能永远领先,后进入者在这方面无疑更有优势。而购物中心一旦建成几无大改可能。如某购物中心拿出相当大的面积来做水景,室内瀑布、音乐喷泉、海洋景观煞是大气美观,刚开业算个“西洋景”,吸客无数,但几个月之后人们便习以为常,并未能产生持久的集客力。

加码体验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依然难以完全破解同质化。去年王健林说未来万达广场的非提袋消费要占5成以上,万达城要超过80%,广州、成都等地购物中心“去百货化”,觉得很大胆、很颠覆。现在,听说杭州即将出现“无零售”购物中心,完全没有零售业态,这些购物中心叫儿童或餐饮主题综合体。如果杭州只有几家这样的购物中心,当然会活得很滋润,但问题在于,到明年底,杭州的购物中心将突破100家,而儿童、餐饮是每家购物中心的“标配”,杭州真的有那么多儿童、那么多吃货支撑这些购物中心么?据《四川日报》报道,成都46个商业综合体中的餐饮,盈利的仅24.07%,不足1/4之数。以此作主打,租金回报可想而知。

智慧商业是购物中心的发展方向之一,智能停车、点餐、个性化推送等等,都是“标准动作”,不能不搞。但入驻喵街们也好,自建智能化、APP也好,都是大同小异。这东西恐怕类似于早年的银联卡,不能没有,但大家都有了,其实跟都没有一样。像银泰、大悦城那样能开发出真正个性化智能产品、服务的,毕竟很少。大多数购物中心要靠这实现特色化几无可能。

在电商及新兴零售的冲击之下,转型已成为包括购物中心在内的传统商业的共识,但转型知易行难。目前看来,只有少数购物中心取得了成功,更多的或不知如何转,或转型难以奏效,没有强大的资源、优秀的团队作支撑,只能望洋兴叹、听天由命。

数量过剩、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购物中心发展的两大硬伤

购物中心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消耗机器,是不断吞噬投资和营运成本的怪兽,每一家成功的购物中心,都拥有深厚、庞大的资源,包括商业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等等,这些构成了项目运营和未来经营的关键保障。但放眼全国,真正具备强大综合资源和优秀专业团队的购物中心有几?

在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上,我感觉地产商比零售商冒进得多。像K11、大悦城、永旺、宜家等零售商,在购物中心的经营比较成功,但发展上很审慎,推进很稳健,推动“大跃进”的似乎是那些地产商。因住宅市场不景气而转战商业地产的,大有人在,而一些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热衷于引进综合体装点门面,也为购物中心大热推波助澜。席卷全国的城市化运动推动了持久的“造城热”,更使购物中心呈现出烈火烹油之盛,催生了大量的不符合市场原则的低劣的购物中心,而它们将是最先倒下的那一批“先烈”。

造成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在内的实体百货今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地产业无疑“居功至伟”,在它的推动下,前些年的百货店、近几年的购物中心野草般地疯长蔓延,至今余波未平。它带来的恶果是这些大型商业设施的发展偏离了选址、成本控制、效益回报等基本原则,高得离谱的密度使再先进的模式、再优秀的管理都可能陷入被动境地。

与日俱增的人力资源成本、增长狭隘的利润空间构成了购物中心发展的最大制约,反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乃至生存。而地产市场畸形时代形成的不正常的土地成本与建设成本,则制约着购物中心的租赁模式、商业模式的进化与变革,甚至左右了投资者日常的营运思路与手脚。

对于购物中心老笑是外行,但我觉得它的危机也许不需要太专业的分析判断,根本原因就两点:一是数量饱和,二是专业团队匮乏。供应量超出市场的承载能力,发展速度快于消费需求增长。目前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是玩的资源整合游戏,数量过多无疑放大了资源稀缺性,也加重了专业人才的匮乏性。而购物中心体验、休闲比重的持续走高,必然导致成本剧增、风险加大,转型是唯一的出路,但显然,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能驾驭这种高难度的转型。

联商网专栏作者张一夫老师是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供职于购物中心策划、设计、咨询、招商专业机构,是不折不扣的专业人士,他的评论曾被沃尔玛常务副总裁用作演讲的结语。承他不弃,使我在与他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购物中心的知识。他说,购物中心应运而生于地产非典型过热时代,艰难爬起于互联网商业时代,蹒跚于高成本时代,需要非常强大资源体系支撑和高超的资源整合能力护航。在昨天的交流中,一夫兄告诉我,我国购物中心成也地产,困也地产,相当数量的购物中心特别是地产商开发经营的,由于不具备基本的招商能力,招商工作多委托策划公司代理或主导,功利化程式化很难避免,无法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加上几乎没有零售经验,倒闭的风险系数确实很高。

增速太快导致数量严重过剩,同质化越来越高,辐射范围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惨烈,这差不多就是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跨界混搭、互联网+等种种走出同质化、塑造差异化的努力是必要的、必须的,但釜底抽薪的办法可能还是要控制增量,回归理性发展。

(本文承张一夫修改并提供部分素材,非常感谢)

642575285@qq.com- 该帖于 2015-7-27 8:49:00 被修改过
---------------------------------------------------
老笑原创

张青山

积分:4227  联商币:2387
  |   只看他 2楼
重复建设,简单拷贝,也没人才,“杭州真的有那么多儿童、那么多吃货支撑这些购物中心么?”——说得好
---------------------------------------------------
张青山

老笑

积分:3437  联商币:3344
  |   只看他 3楼
谢谢张老师鼓励!
张青山:重复建设,简单拷贝,也没人才,“杭州真的有那么多儿童、那么多吃货支撑这些购物中心么?”——说得好
---------------------------------------------------
老笑原创

HEAD建筑设计

积分:24  联商币:12
  |   只看他 4楼
杭州真的有那么多儿童、那么多吃货支撑这些购物中心么?”--赞! 每个标佩都是儿童,都是餐饮。。。
除了管理上, 发展商选择设计单位也是有问题的,没有考虑到整个社区和人类行为的无理设计,无法长久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 包括某国内最大商业地产商的那些商场物业。。。虽然他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但是有多少人是对零售有真正了解的?!

└(^o^)┘

积分:92  联商币:105
  |   只看他 5楼
倒闭潮倒是不一定,后期降低预期收益,多做点配套商业也是可以活的,只是小开发可能承受不起,不过也可以找基金公司来收购运营

古城清风

积分:5298  联商币:2415
  |   只看他 6楼
购物中心的倒闭潮印证城市管理的落后、无序和功利化,是所谓的政绩工程的结果,是政策引导的缺失,是不知道城市如何才能更好发展的结果。
---------------------------------------------------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