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赵浩兴:构建立体、复合、多元化的“步行街生态”

来源: 新商业智库 2020-11-14 09:43

“自2018年底对北京王府井等11条步行街开展改造提升试点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7月22日商务部召开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培育30-50条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全国示范步行街。从这个“小切口”入手,争取做出一篇“大文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01

取得阶段性成效

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部署的重要任务。首批11条试点步行街在“第一方阵”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改造提升之路,也带领着各地商业步行街驶入改造提升快车道。

据王炳南介绍,2019年,11条步行街总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增长22.6%和17%,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特别是南京夫子庙、杭州湖滨路、重庆解放碑、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等五条步行街,工作力度大、进度快、效果好。近日,经地方申请、第三方评估,商务部将这五条步行街命名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比如,南京夫子庙步行街2019年客流量达到547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其营收达到58.5亿元,同比增长14.9%;湖滨步行街入驻国内外品牌1600余个,开街后迎来全球知名品牌的首店、旗舰店集中开业潮;重庆解放碑2019年引入首店首牌品牌25个,首发首秀30多场,街区人流量超过1.6亿人次,带动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步行街改造提升。

“商业步行街属于线下的消费空间,发展商业步行街对居民生活和丰富城市功能有重要作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孙文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品质步行街是城市商业文明的象征,是城市商业的客厅和名片,也是城市商旅文融合发展的阵地。”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佑创新商业智库首席专家赵浩兴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步行街通过高品质商业场景打造和业态集聚,对促消费和繁荣城市夜间经济意义重大。

02

仍有难点待突破

“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超过2100条,总经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发布的《2020中国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现有步行街存在文化内核缺失、功能定位混乱、建筑规划不合理等多重问题。

“步行街是室外空间,与商业综合体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露天。”孙文华认为,改造提升的难点在于:一是购物动线的设计如何呈现出室外购物空间的美感。二是地方文化和商业街的融合,历史遗产、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是步行街独特的文化内核,无论是业态还是标志标识等都属于城市文化的展现形式。

“有些步行街对其功能定位模糊。”白皮书认为,缺乏统一规划的历史问题,以及过度重视商业利益而缺少多元化功能组合,使越来越多商业步行街业态单一且重复,逐步丧失了作为城市开放性展示、体验空间的功能。此外,文物保护、长短期利益平衡和交通规划问题也是改造提升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在赵浩兴看来,“步行街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符合新消费需求的商业业态的培育和集聚,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商业街区运营团队和人才。”

03

更立体生态化发展

商业步行街改造重在供给侧发力,已成为促消费的重点策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通过改造提升步行街等,推动消费回升。

“在顶层设计有了明确指向后,各地、各级政府均在积极推进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戴德梁行中国区商业地产部董事总经理甄仕奇表示,商业步行街改造更关注高质量发展需求与高品位发展属性。孙文华表示,未来的步行街会更生态化,融入绿色自然;更文化,融入城市地方文化;更智能,融入5G技术。赵浩兴认为,以步行街为中心,最大化提升步行街人流价值,带动周边产办、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多种功能,构建更加立体、复合、多元化的“步行街生态区域”。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放大试点成效,哈尔滨中央大街、大连青泥洼、石家庄民族路、郑州德化街、长沙黄兴南路、深圳东门街、青岛台东路、合肥淮河路、宁波老外滩、福州三坊七巷、厦门中山路、昆明南屏街等12条步行街将作为第二批改造提升试点单位。

王炳南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试点示范,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文为联商网经新商业智库授权转载,版权归新商业智库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