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的机会与自我革命
出品/联商VIP专享频道
撰文/沈追
关注实体经济,成了最近热门的话题。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明确表示押注实体经济,二十大也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政策导向是一回事,实体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大量的实体店沦为仓库和试衣间,全渠道融合还是个“夹生饭”。对实体从业者来说,需要对政策有感受,可能更核心的,还是对自我革命的选择。
一、定义新实体
不同的领域,实是什么?虚又是什么?
零售从供需联三个环节,凡是涉及实物商品管理,并与消费者有物理空间高频交易的,我们称为实体。但叮咚、朴朴的前置仓、京东的重物流、美团的配送点算实体吗?未来,零售商大规模后向投资源头产业链,应该也可以算为实体做贡献吧?所以,后续能区隔实体的,很多时候是我们定义的实虚比例。
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大规模网络效应使数字价值在生产力要素中进一步主力化,智能呈现的统治力会越来越强,这与近代技术和资本从劳动力、和土地两个生产要素上超越的逻辑是一样的。在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情况下,我们如果过分强调实体店,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逆规律的;但作为事物发展的调节项,从稳盘的角度,却是必选项。所以,大势不可逆,而实体要回归的,一定是另外一个事物,互联网巨头们会押注的实体,绝对不应该是过剩和同质化当下的实体店,一定有新的融合特征,至于是什么,靠行业实践。
着力实体,也不应意味着对纯线上企业的放弃和打压,更多应该是实虚的高效结合,更可能是增强了虚拟能力的实体,科技和体验加身,应该是必须的。
当然,对现有的存量零售品牌来说,巨头下场,很可能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对行业是好事,但对某些品牌来说,可能并不一定是好事。国家的导向还是激发主体市场活力,推动企业自我转型,所以,没有任何政策能代替自救的效用。实体创新和自我革命,可能仍是各企业最佳的选择。没本事,谁都给不了你饭吃。
二、从发展方式看实体的情势
未来待描绘,实体的过去与现状,也值得与线上对比一下,从中我们看能否找到破发的缝隙。
2011年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电商的野蛮生长,概念不断,但似乎十年就定了乾坤,而对应的,是实体零售失速。如同创新者的窘境中描述的一样,面对网络零售的发展,实体零售经历了一个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过程,今天,虽然线上品牌死状惨烈,实体零售也被卷上线,但许多实体却未见好转,直播、兴趣电商冲击无形,结构天平似乎还在倾斜。
实体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是速率上与线上差异太大,转型融合,行业目前其实还鲜有成功示范,我们其实很想找到那个全面融入的钥匙,打造新实体,我们的自我革命可能还要继续。
(一)实体零售的模式依赖需要坚决打破
2002~2011年是实体零售的黄金十年,业界主体的商业模式都是大量开店,收通道费,以租养店,坐商、二房东、物管是典型特征,是以结构低价驱动的实体店流量模式。在特定的阶段,高价有人买单,而流量一旦转移,模式飞轮也就不断失速。撑不住了,于是开始寻求精益管理,费用控制、商品结构调整和生鲜经营是主流,这个主体模式,今天似乎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线上蓬勃的十年,实体也有大量的新生实践者,诸如O2O提货点、生鲜便利店、无人零售、办公室无人值守,生鲜赋能店、生鲜专业店、社区生鲜超市等蓬勃发展,休闲零食店和社区生鲜超市成为两支重要的实体力量,但品类竞争激烈,经营迅速进入红海。行业不乏优秀品牌,依赖社区经济发展,但总体上还是粗放的供应链模式。
对实体来说,价格成了第一个被狙击的要点,然后是流量冲击、品类冲击、营销冲击......看、等、试,实体零售自己其实也很无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澎湃而至,不断变形分形,所以不理解、悟不透是非常正常的时代现象。大多数局中人,不可能跳脱出当下的盈利疆域,所以败给时代,一定是大概率事件。
经历过那个时代,很难说有对错,眼下总结,我们只能期望我们多一些第一性原理思考,透过元认知,从过去的粗放到现在的精细,不断精进,然后自己提个醒:无常即恒常,每个企业都要应对非连续性,都要生发第二甚至第三曲线。
这其中最为核心的,可能是通过商品周转效率这一核心能力创造价值,通过产业链的深耕创造价值,源头基地、自有品牌、生产型零售值得深做。
(二)实体零售的资源禀赋需要再生价值
我们也曾经天真地以为,实体应该这样那样,但资源稀缺,缺乏资本加持,尽管边际效益不断在降,实体还是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已有赛道。面对未知,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有转型ALL IN的勇气,于是历史包袱就越来越重。
而网络零售聚合资本力量、技术红利、人资能量、政策空窗等要素,不断在打造风口,虽然吹起也碎裂了巨大的泡沫,但在那个周期,它决定了潮流及预期向背,年轻、能拼、有回报......谁能说那不是时代呢。
今天,线上线上似乎进入了相似的频率,但思维、资本、人才、存量资产如何产生新价值,成了未来性课题。面对实体倡议,退出、整合、融合、并购,似乎更应该强烈些,谁能用好,资源就应该归谁,下一阶段,商业值得做更大的整合。
所谓禀赋,主体需要有先天性拥有。对实体企业来说,现场感可能是最好的禀赋。在实体店,设施、设备、灯光及五觉适配系统综合发挥着作用,未来,随着各种力量对实体重视度提升,商业智能化、屏应运、机器人等应该也会不断升级,从而让实体资源价值更高。
(三)实体零售团队基因需要自我革命
今天,剔除疫情抢购因素,许多实体其实并不好过,效率很低,规模陷阱其实一直都在。下挖一层,背后都是文化和组织效力的外溢。新实体的未来,似乎一定要有组织的调节回路。
1、首先是文化,适合美好期望、大爱且高效的文化
信念、价值观、使命、哲学......这些任何时代都可以聊的话题,今天我们拎一拎,可能是“后实体”时期的基础起点。
实体近20年,总体运作是以西方零售理论为运作基石的,至少目前,我们在实体领域很少听到中国式的零售哲学和零售基础理论。用户研究、品类管理、价格组合、竞争策略、渠道策略......其实非常需要中国式创新。以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简单化为底层基因的零售文化可能有效,但不同的技术和环境变量,与之配套的支撑体系是不同的,这也是零售文化首当其冲的原因。
关于文化,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美好与爱,实体零售要把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经营技术做深度结合,悟透中国人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之外,更多是情感方式:我们爱家、爱国、崇尚美好生活!中国应该远不止只有一个胖东来!
特别疫情期间,隔离、静默、封锁,其实不断在挑战一个人、一个家、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的底线,能扛过这些,肯吃苦,是我们底层的大爱!诸如服从性、执行力、归属感,最底层的是爱,所以才愿意!实体零售大部分人在从事一些重复性、基础性的劳动,他们不该被轻视,兼爱才是大道!怕的是企业不自知,怕的是人斗的无可奈何!行业里,有些企业的官僚主义、山头主义、勾心斗角、小鬼作祟“声名在外”,其实是挺可悲的事。
当然,各个企业周期不同,潜质和方向也应该不同。可能文化最核心的是清晰定义自己的原则,然后把企业现有品质中最伟大的点播种放大,我们要做的,可能只是从“心”,铸造一条新曲线!
而文化的改变,很多时候需要内省,也需要外观,特别强调能有自己的纠偏机制,这点非常重要。就像一个人时刻需要反思一样,实体零售更需要对反思的修炼。明确内部价值和评估组织氛围是两个核心命题,结果往往是效率和生产力。
A、内部价值:什么是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
B、组织氛围:向一切负能量、低效、压抑、勾斗宣战!
而经过移动互联网十年的冲击,实体零售内心有自己的焦灼,当下的情势,就像一个人成长面临的纠结一样,经历跌宕,看过风华,应该有自己的顿悟和坚决。而与线上业态组织相比,实体文化应该有什么差异呢?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这,应该是给我们每个实体零售企业的思考题。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