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在中国亏了2个亿后,资生堂卷起了“专研成分”

来源: 36氪 顿雨婷 2023-10-29 09:06

来源/36氪

撰文/顿雨婷

在刚知道保养的年纪,不少人在大S《美容大王》的安利下知道了红酒面膜、防晒小金瓶、不老林洗发水、百优霜......都成为了常年霸榜的“海淘好物”,这些产品背后是日本的一家150年历史的老店——资生堂,它几乎成为了爱美人士日系护肤的首选。

然则,这些“爆品”并不足以支撑起业绩长虹。在过去三年中,资生堂的业绩都表现疲软,至今销售规模尚未回到2019年水平。尤其在中国,去年亏损约2亿元。大家猜测或许是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们正在对国际大牌祛魅,习惯寻找“平替”。

根据最新财报,中国是资生堂的第一大市场。为了应对业绩颓势,资生堂也将中国市场视作了实现“全面复苏”目标的重要砝码,并有了一系列实质性“动作”以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本土生物原料公司,跨界医美、口服美容、美容仪器等领域。那能否破局成功呢?

01

新肌酮能否应对“成分党”崛起?

近年来,“成分党”成为新流行用语。在网络博主的带动下,年轻人在选购护肤产品时不但学会了看成分表,还研究起了成分配比。在小红书上,搜索“成分党”,可发现有近10万篇笔记。

随着“成分党”的崛起,功效型护肤品实现了快速增长。中信证券研报预计,2021-2026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销售规模有望从952亿元增长至2298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19.3%。为此,品牌们不遗余力地在成分上下功夫,除了将“专利成分”作为产品标签,譬如提到黑绷带就会带上玻色因,提到神仙水就会带上Pitera,也在深入挖掘新的有效成分。

据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介绍,资生堂的思路是通过基础研究阐明皮肤老化的机制,并基于这种机制研发出独特的抗老成分。日前,在资生堂中国举的办首届“资研日”发布会上,资生堂也推出了肌肤抗老专利成分——新肌酮(羟乙基咪唑烷酮),意在深挖抗衰市场。

如何理解这个成分的功能?先从皮肤老化的机制上看,在人体真皮和表皮的交界处、有一层十分纤薄的生物膜——基底膜,它像一件“双面魔术贴”做成的紧身衣,将表皮和真皮牢牢扣在一起,这使它成为皮肤紧致和弹力的关键:当它不再紧致时,皮肤也会出现结构性松弛。

基底膜的构造(资生堂)

而新肌酮可以视为基底膜的终极“保护伞”——能抑制两种有害酶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这是基底膜老化的两大致因),阻止基底膜降解;还能加快表皮细胞的分化和繁殖,提升屏障相关蛋白(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和增加皮肤里面I型前胶原和V型胶原的含量。

据悉,该成分是由资生堂从21000多个成分中筛选而来,最近刚通过药监局的备案,被视为集团未来抗老的明星分子,将应用于资生堂旗下多个品牌的产品开发。其中,率先使用的欧珀莱品牌恒久肌活修护精华露(昵称:黑精灵)即将上市。之所以率先应用在欧珀莱产品上,荒木秀文表示,欧珀莱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从内而外让我们的肌肤更美丽”,“基底膜的修复”这点与该理念非常契合。

谈到基底膜,资生堂方面介绍,基底膜是全面“抗老中枢”,掌握基底膜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可以在皮肤抗老领域打开全新的视野。但如此重要的基底膜,在化妆品技术领域却一直“寂寂无名”,仍停留在皮肤医学领域,因为它太薄、也太复杂。

据了解,真皮的厚度为1.8毫米,而基底膜的厚度不足0.1微米(约为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但它却是由多种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巢蛋白、基底膜蛋白聚糖等分子构成的复杂结构。这样精密的结构也让研发难度系数极高。

攻克“基底膜”也是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在原料市场“爆火”的XVII型胶原蛋白也是因为对基底膜的有效作用而受到了各大品牌的广泛追捧。

新肌酮的诞生也是对中国“成分党”消费者的回应。荒木秀文表示,“资研日”会成为资生堂中国常规性活动,“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高效、成分、技术、科学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所以想将它快速提供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安心使用。”

02

“盯上”医美业务

在发力新专利成分之外,资生堂也盯上了医美业务。

这次“资研日”,公司也宣布了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达成科研合作,将共同推动医疗美容的临床研究。

荒木秀文指出,资生堂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投资,在中国打造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持续开展对中国消费者的皮肤研究,孵化包括医学美容、口服美容在内的本土创新,多方合作。资生堂中国与上海九院的合作正是在此背景下的战略举措,双方将共同探索中国医美消费者皮肤科研的创新解决方案。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章一新主任表示,未来将探索医疗器械与化妆品联合使用,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产品以及皮肤从受创到修复到提升的全周期服务。

对资生堂盯上医美这件事,在业内也不算是新鲜事。去年9月,资生堂研发中心自身的开放式创新项目“菲波娜”(fibona)正式落地中国,设置了“医学美容”和“整体之美”两大主题,开始发起初创企业招募,意在将初创企业的创新技术与资生堂自身的产品相结合。在去年11月的150周年大会上,资生堂公布的“中国全新增长计划”中也提及了上述举措,被业界看作是盯上医美市场的“正式宣言”,现如今也有了实质性的落地进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3 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达1891 亿元,预计到2030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5323亿元。除了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当前我国医美渗透率相对较低,在2021年约为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还有这五倍级的增长空间。

千万级医美市场这块“大蛋糕”也吸引了不少美妆巨头们的纷纷布局。从2018年至今,雅诗兰黛、纽西之谜、上海家化、拉芳家化、欧莱雅、城野医生、贝泰妮等数家美妆品牌切入医美赛道,涉及投资/入股、推轻医美业务、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开医疗美容诊所、布局上游企业等多种方式。资生堂也通过投资孵化和“医研合作”这条路,不断打破了美妆护肤、功效性护肤、医美的业务边界。

弱化“美妆护肤”标签似乎也成了一些国家大牌的共识。在今年2月,欧莱雅就将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更名为皮肤科学美容部门,转向护肤领域的科学探索,此前也通过收购和投资美容原料和医用护肤来加大布局,慢慢与化妆品公司“割席”。

本文为联商网经36氪授权转载,版权归36氪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