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胡麻永远在排队?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华立夫
为什么胡麻永远在排队?
这几乎是每个上海餐饮老板和投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从2020年开业到现在,天天排队,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每次都要至少排俩小时。
有人说它是沾了云南菜的光,但上海近600家云南餐饮,只有胡麻门庭若市,一火火三年。
有人说是因为它选址好,周末的安逸路没法停车,所有去嘉里中心的人都得在胡麻门口下车。但在胡麻之前,这个点位也曾开过两家餐饮,都接连倒闭了。
有人说它借势消费下行狂捞钱,但胡麻一碗小锅米线要卖到65元,要知道这个品类在上海的均价只有不到30块。
胡麻不是网红,而是长红。作为现象级的存在,胡麻2023年的翻台率能做到8-10,月坪效也高达15000元,可以说是有多少顾客排队,就有多少餐饮老板想排队取经。
我一直觉得胡麻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前几天和胡麻老板kang吃饭,也验证了我的想法,顺便揭开了胡麻排队王的秘密。
一个餐饮短期能火,有可能是流量造势。而长久能火,则是因为它提供了差异化价值。
那胡麻的差异化价值是什么?
它在工作场所提供了“快节奏干饭”、在西餐聚集区提供了中式选择、在一众减脂轻餐里提供了碳水主粮。
翻译过来就是,胡麻和嘉里中心,甚至整个静安区的风格都不太一样。
餐饮模型要综合点位优势来思考。胡麻所在的静安嘉里是典型的商业区,工作日主要是打工人,核心诉求是快节奏干饭和商务简餐。
在这种点位,最吃香的餐饮类型就是wagas这种,又快菜品又全有氛围还有溢价。而胡麻就像是中式wagas。
再往大一点看,静安区从2020年开始,一直是西餐区和高端餐饮聚集地,主要都是人均500以上的西餐馆,比如kang之前就在胡麻对面开过一家高端西餐厅bloom。
在这种“洋”氛围里,胡麻提供了为数不多的中餐选择,弥补了消费者的差异化就餐需求。
至于菜品上,胡麻的特点是主食为主、配菜为辅。目前卖得最好的是黑松露耙猪肘拌饭、小锅米线这类主粮产品。
这虽然与一线城市核心餐饮圈所流行的“轻食”“低碳水”趋势背道而驰,但却完美戳中了打工人想填饱肚子的真实需求。
毕竟,沙拉再美,也不如一碗现熬高汤过桥米线香;碳水再罪恶,可是它管饱,能一顿饭撑到下班甚至加班。
菜品以米线、饭这类主食为主 来源:胡麻
餐饮是没有中间地带的。
要么做品类里的相对高端,服务有限但稳定的受众,比如海鲜里的新荣记;要么做品类里的规模前三,服务最广阔的大众,比如汉堡界的塔斯汀。
任何定位中间价位和中段人群的餐饮,都会面临人群缩水所带来的流量下滑、复购不振问题,这个价位带除非不断推新品和有极强的操盘能力,不然很难做出绝对壁垒。
而胡麻聪明就聪明在,它选择了第一条路,做品类里的相对高端。
胡麻主打米线,因为是现熬汤,成本比预制汤粉要高很多,所以定价也往上走,定在差不多68块一碗。
2020年胡麻刚开业时,上海的人均米面类消费客单只有约30块,当时只有日式拉面能卖到60+一碗的高价。为降低消费者的接受门槛,胡麻陆续增添了烧烤、凉菜来平衡溢价。
小锅米线,定价65元一碗 来源:胡麻
事实证明,这一定价策略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因为它精准做到了消费升级时的客单差异化,给中产提供了更好的产品选择;和消费降级时的品牌力承接,又稳稳接住了那部分消费力不再而需求依旧在的中产。
刚开业时,人们排队是为了看看什么样的米线能卖到68块一碗;而如今,人们排队是为了68块就能吃到一顿小资的午餐。
人均129块的胡麻,既扮演了中产往上够的消费引路人,又保护了那些被迫打回原形的中产们吃不起人均300元午餐时的自尊心。
胡麻的最新菜单 来源:大众点评
胡麻显然是有品牌力的,不然也撑不起这么高的溢价。
它的品牌力主要体现在顾客就餐体验上,而这取决于氛围设计和菜品特色。
先说氛围感。店面设计对于任何餐饮业态都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第一感知,决定了人们愿意为你花多少钱。
老板kang之前在旧金山学摄影,他最擅长的就是因地制宜进行空间改造,化劣势为优势。
以胡麻为例,它在嘉里中心一层一进门,有10米的挑高,普通商场基本没有这种物业条件。一般餐饮老板遇到这种环境,会直接做吊灯来压缩空间感,而kang却把胡麻设计成了偏向酒吧的前卫风格,既能延伸视觉,还很炫酷成图率高。
门店10米的挑高设计 来源:胡麻
再说菜品特色。胡麻的菜品研发遵循两个逻辑:在食材上做加法,在技法上做减法。
我之前说过,云南菜的特点是味型变化多样、香料运用丰富,因此胡麻的整体味道也偏向融合。
在食材上做加法,一方面指用小众食材进行产品创新和制造差异化、比如用牛脸颊肉、猪舌;一方面指添加不同香料来增强口味记忆点,同时提升溢价,比如加上黑松露。
而在技法上做减法,则是抛掉炫技的成分,还原食材本味,凸显健康趋势,用摆盘和设计来提升菜品的精致度和出餐效率。
大众点评上海特色菜热门榜第一名
12564条评价中“等待一小时以上”有224条
在餐饮界哀鸿遍野的2023年,胡麻凭借上述几点,依然做到了50%增长,月坪效约15000元,翻台率高达8-10,今年预期将持续小幅增长。
如此好的业绩情况,行业最关心的自然是胡麻到底开不开放加盟?比起做连锁,kang说他更擅长做0-1的餐饮创新孵化。而且胡麻的受众有限,也不适合大面积扩张。等有精力,他会考虑开几家分店。
不过其实胡麻也有在悄悄扩张,就比如对面的CUCURUCU,也是kang开的。它相当于胡麻的小分店,承接老店的溢出客流,菜品和胡麻差不多,但3月后会陆续上泰餐和甜品。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