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食品的经营品类上,无论是生鲜类商品还是包装食品都比传统农贸市场得到充分的加强,品类和品种要丰富齐全得多。超市通过应用ABC分类办法,对生鲜商品、包装食品进行了合理配置,让顾客到超市购买生鲜品的趋向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转化。同时,超市生鲜经营定位在利弊分析的基础上,对集客性商品和盈利性商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不同的经营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商品结构的不断更替,使之更加符合本地消费特点
分类的思想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简化我们的工作,同时又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找出问题。首先帮助我们认清目前商品结构的状况,明确工作调整方向。事物相互之间所以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比例结构的一种变化。在大卖场、超市,品类宽度上就有明显差异。所以对比例的认识程度很重要。ABC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结构问题。
商品ABC分类管理是根据商品对超市销售的贡献度及顾客对商品本身的需求度,来对商品进行ABC类的分类管理,通过对A类商品的优先引进、优先订货、优先收货、优先陈列,使A类商品产生更高的效益。同时通过对C类商品的调整,逐步淘汰滞销商品,从而达到商品的优化组合。
生鲜ABC分类:
1、按照生活习惯划分。比如因为东北人的习惯问题,粉条在东北一般会是A类商品。
2、根据数据分析划分(品类前5名报告,生鲜前20名报告)
3、根据节季划分。比如当下四月份的菠萝、圣女果、草霉就划入A类。
总得来说:
1、A类商品主要起到打价格、打口碑、带客流的目的。A类商品:通常是指较民生的敏感商品,季节性较强的商品,占部门总流量50%以下,也就是超市讲的一线品牌,在定价时的原则上不高于竞争对手。A类商品一般陈列在最好的位置,但是在日营业额超过20万以上放在一般位置就可以。在管理中我们要不断发掘创造大比例销售额的小比例商品,精心培育吸引顾客并产生利润的A类商品。
B类商品:中等及一般性商品,占部门总流量30%-40%之间,在定价上可以靠近对手,做单品营销时可以略降,即毛利率30%-35%,但此类商品的陈列一定是最佳位置,一旦走量它就能拉动整体柜组毛利提升,起到杠杆作用。比如小米等干货一般划在B类商品里。
C类商品:品类结构性单品,流量在0—10%以下的单品一般分为:功能结构,品牌结构,价格结构在定价上,可以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样或略超于它。例如葱姜蒜就属于C类。
超市生鲜经营在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划分A类较多。通过A类商品吸引客流,带动消费。生鲜经营逐步稳定成熟后,就转向设置多B类商品,提高毛利。一般是三个A类带动一个B类。如遇重大节假日,生鲜C类商品和B类商品就非常热销,所以在节假日要调整关注C类和B类。
资料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1.jpg (109K) 下载次数:27 |
[投诉] 如需帮助请看: 资料共享区版规 | 投诉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