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职院经贸学院院长谈本土超市创新
浙江商职院经贸学院院长、教授 孙玮琳
杭州到2009、2010年即将开设的大中型超市将达到32家,2011年每家超市将面对10万名消费者。当下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激烈,这必将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引发效益下降。因此超市经营者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店长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土超市老板,一类是前几年发达起来的商家,面对当下不景气的环境开始发呆;第二类,失去斗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形似一朵即将枯萎的鲜花;第三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处于瓶颈状态,然后转向其他行业的发展;第四类,一心想把超市做大,为了是将其卖掉,忽略了内部的管理;第五类,把超市当做事业来经营。
老板有很多种,他有很多选择,而店长只有一种选择,发展自身,拓展职业前景。从今后来看,店长这个职位依旧是紧缺型岗位,但最缺乏的是高素质型店长。因此我们店长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学习力和创新力。
店长不仅仅是门店的管理者更应该是连锁业发展的探索者。当下,研究型的店长也很多,但多数还是属于“老黄牛”类型,缺乏对日常工作的研究和总结。店长只有看清前面的路才能带领门店更好的发展,这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有好处,在职期间要忠诚,但也不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
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才适合自己企业,这值得我们本土超市、经营业者好好深思。
今后我们超市的发展可能就是两个极端,一是便利店,另一个是大型的商业中心,我们目前的业态还没有像台湾地区那么成熟,但他们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我记得在80年代末期的上海,两家位置相近的百货店完全属于复制型,到了90年代难以避免倒闭或者转行的命运。
本土的超市多半为面积在2、300㎡到4、500㎡,通常是大卖场的微缩版。同质化竞争必将引发竞争,这类竞争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我可应该学习国际性超市的经营做法,版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在经营战略中我们应该好好考虑取舍问题,有时候懂得舍弃加往往更加困难。我们的管理方式和对策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的。
其次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这是每一个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目前在浙江的本土超市中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具备核心竞争力,没有真正的忠诚度可言。缺乏品牌忠诚度和价格敏感度的我就是现实民众的写照,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办?除了销售超市购物卡之外还有什么好措施?我们要关注那些没有持购物卡的消费群——那些付现金的人群,店长应该好好研究这类人群为何选择到自己店里购物,因为他们很可能正是门店的目标消费群,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主力商品竞争能力
▲畅销商品的开发能力
▲整体的营销能力
▲成本的控制能力
第三个问题,随着本土化超市的扩张,如何让超市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互不冲突。系统流程与制度相当重要,是超市运营的基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从头到尾都贯彻“罚款制度”,如果一直这样管理,企业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大润发可以说是本土化经营的对照,它是山寨版的家乐福。思考我们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是否有太多的主观意识?我们有很多小企业都把员工当成“小偷”来管制,这是相当低级的管理方式,曾在上上世纪的国美市场中出现。
不合理的制度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必须是人性化的,起初本土超市最缺乏制度化,而现在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缺乏人性化。
另一点是超市的盈利模式问题,现在超市的盈利很多都不在商品销售上,而通过出租、通道费等等,失去了超市最根本的竞争。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小企业破产、倒闭。我们需要研究并寻找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产品
(联商网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