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边际效率走低,下半年零售如何通行这“煎熬”季?(上)

来源: 联商专栏 沈追 2023-07-14 09:23

WechatIMG410

出品/联商VIP专享频道

撰文/沈追

每到节点,停下来总结一下,想一想未来总是很有必要。对从业者来说,该怎样认知时局?友商之事,又有哪些启发?本质之后,该怎样确定行动呢?

2023上半年已入尘埃,从总体上讲,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和周期性减速并行的大势区,消费市场经历了一个信心“释放→重构→失望→理性”的过程,零售各企业在止跌、求存、求增各个层级上,展开了组织调整、业态升级、场景更迭、运营减调、技术运用等系列动作,从效果来看,面临明显的边际效益下降的挑战。

未来,可能大家都会经历一个长周期的“煎熬”过程,现金流至上,生存仍是第一要务;失速之下,零售行业仍会创新涌现,整合不断;企业,境遇各不相同,但都会发挥动能;选择积极,贴紧用户、关注效率、扎实经营、顺势而为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章节来回顾上半年宏观局面和零售大势,同时展望下半年以及未来的趋势动作,找到确定性答案:

一、宏观大势阻塞重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二、人口老龄化、消费分层及结构碎片化值得研究

三、零售业态大平台、多场景零售动作频频,商业价值向效率和效益精进

四、零售品牌内部面临压力,动作频频但需关注边际效益

五、零售从业者需要升级认知,创造新价值

六、我们最终都要选择积极,寻找新效率

七、总结:在边际走低的情况下,在环境、认知和行动的模型下迭代

上篇(第一~三章节)

一、宏观大势阻塞重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2023年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们会看到很多宏观面的压力。

1、进出口略有增长

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6771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14亿元,增长8.1%;进口71500亿元,增长0.5%。

这些数据,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领导集体用斗争和平衡的艺术获得的,美国联合盟友持续打压中国是未来的持续大势,这一阶段,可能要持续到中美竞争最终出现绝对胜负才会扭转,所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动力,边际效率不会太高。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增长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

A、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

B、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民间投资下降0.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

过去,以房地产、基建为投资核心,乡村振兴工程开展的架桥修路及新基建也基本告一段落,在国内形成了大量的实物资产,这些资产增量空间或者再投资空间接近瓶颈,后续核心是持续运营。从效能上讲,两者在总额和杠杆上差别巨大。

未来,基于实现“双碳目标”,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能需要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就会侧重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而这些投资,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全社会资产结构要重构,就像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形成冲击一样,一个高科技的智能化、无人化工厂,对传统工厂整体价值链都会带来打击。我们能确知,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只是,我们还处在这个调、转、升的过程中,所以投资对增量的拉动同样压力重重。

3、社会品零售总额增幅波动

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考虑地区和行业影响,增幅可以忽略不计。消费受居民钱包的影响,在经济大循环尚未完全启动的情况下,社会零售也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从1-5月来,社零最高增幅出现在4月份,后出现增幅回落,并且主要是因为餐饮的增量拉动社会品零售总额增加,商品零售领域增长其实很不容乐观

A、按零售业态分,1—5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0%、6.8%、6.0%、11.4%,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3%。

B、 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5690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8055亿元,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8.4%、 14.6%、11.5%。

以上数据是消费端最终的结果,而企业,更值得从供给侧来看。中国零售事实上从2019年已经过剩,疫情三年更是进场了众多玩家,而行业的产能过剩,一般会有价格相对下滑、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行业大面积企业亏损、商业物业空置率大幅增加、僵尸企业增加等表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信息:

2018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49.9万个,从业人员4008.2万人;而2021年末,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930万个,增幅超过43%;

业绩方面,根据联商数据:

2022年,35.9%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4.3%的超市企业2022年销售同比下降,四成连锁餐饮2022年净利润下降超50%......

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的淘汰、整合势必还会加剧。2023年,相当多的企业闭店、退城,正是这种过剩的表现。对尚在牌桌的企业,至少在意愿和行动上,要有竞争的敏锐度和攻击性。

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绩不乐观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利润下降18.8%,分类型看,私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利润总额下降21.3%,1-5月每百元营收中成本85.29%,高于同期数据,营业利润率5.19%,低于同期水平:

作为占比达39.9%(2022统计数据)第二产业,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绩,则鲜明的代表着供给侧的状况,1-5月-18.8%的利润增幅,形势是不乐观的。

5、PMI指数传达制造业信心仍然不足

用于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PMI指数,制造业PMI近几月连续低于50%以下,非制造业和商业从3月起出现回落。

整体来看,疫情放开半年多,非制造业商务及服务商业活动率先启动,而制造业则需要一定的撬动周期,整体去库存压力仍在,因疫情导致的“需→产→供”结构性障碍,还需要时间周期来消化。而PMI还有新订单、生产量、雇员、配送及存货5个扩散性指标也很值得进行洞察。

上面的数据是结果,同时也是事因,整体的数据形势让我们看到动力不足、信心波动、增长失速,反应到不同层级的市场、不同地区的企业,震荡可能更大。

那么,这些又与你我何干?我们又该如何呢?透过这些,我们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准备:

(1)要把握趋势,做好持续艰难的准备。当前,中国经济中“出口&投资&消费”三种经济动能,边际效率不足一时无解,所以大环境低速也可能是大势。承认困境并不丢人,务实准备才是好汉。依照当前的业绩状况,做好业绩持续恶化的预案,特别是现金流预案非常重要。

(2)要把控企业所属市场的要素变化。我们知或不知,确定或不确定,经济大势都会对各种资源要素产生影响,如收入预期、渠道规模、产能缩扩、竞争出入、技术变革等,零售做的是供需联的生意,对消费者、供应链和本业态竞争体的变化,一定是要做阶段性的数据实证,它可以帮助企业锚定认知效率。

(3)要从战略上实现最小的经营单元盈利。这是企业运营资源、精细化和效率提升的要求。我们很难影响大势,在企业内也不一定能操好大盘,所以,从最小经营单元看盈亏,这个视角很重要。

二、人口老龄化、消费分层及结构碎片化值得研究

消费的底座是用户钱包和收入预期,而年龄结构则是两者的重要表征。从供给侧来说,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老龄化会使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也会导致储蓄率下降,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速会出现下降;从需求侧来说,少子化、小型化、老龄化带来的是部分常量需求萎缩、健康和便利需求增加、家庭餐桌开饭率及用餐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结构表

行业内,我们经常听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立平教授讲这个话题,但真正当回事的企业其实很少,可能我们还沉浸在过去中青用户的心智中。年龄背后镶嵌的是生活方式,年龄形成的反响,是在不知不觉中聚拢的,它带来的5%-10%的变化,很多时候可能就是企业生存的边际线!当数据跨过一定阈值,经营也就是另外的定性了,特别是对人口相对静态或净流出的城市,所以,企业不得不察:

1、企业需要对老龄化及家庭老人实施的购物行为进行分析

与生活及工作方式相关,大部分家庭购物会有明显的场景分层:高净值消费集中于年轻人,而常规性、基础性消费由中老年人实施。当前,移动电商、直播等基本完成了中老年用户的市场教育,但相对网络原住民,他们的贡献边际是下降的。所以,3-5年一个代级周期,用户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需求适配,是需要阶段性逻辑调整的,特别是主营生活食品及用品的企业。

对企业来说,通过会员大数据能够分析到顾客画像、到店频率、消费品类等变化,其中有些是与年龄强相关的,有些弱相关的。而这些变化,可能不是变大了,也不是变小了,而是变碎了,觉察,是第一位!

2、年轻群体容量到底有多大,他们的消费渠道在哪

与老龄化匹对,新中产成了一个大词,还有相当多的企业,立足于得年轻人得天下,最不济也想挂个边。年轻群体与中老年需求肯定有部分重合,但大部分是“你之砒霜、我之蜜糖”的特别渠道,还有购买频次的极大差异。而零售业想把年轻群体拽住,看重的是其增长潜力,所以,对年轻群体的场景洞察同样需要企业的投入,至少先成为年轻群体的次要消费场景,然后再提高这一比例。

想,谁都想,只是看企业能持续性地提供何种年龄价值了,觉察,还是第一位的。

3、企业的供给能力契合力够不够?

这个其实是零售业最核心的问题,“卖什么?”,当下,银发经济、宠物经济、户外市场、潮玩市场、新电子消费、医美周边......各种行业报告会给企业很多诱惑,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但回到现实,每个企业都得做出选择,要么加,要么减,或边加边减。而事实上,在总量过剩的今天,企业供应多少都不是问题,而就像钥匙开锁、齿轮咬合一样,契合度才是核心。企业最终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效率才会最高。

对于宏观波动,只是谈谈概念并不利于我们获得确定性,我们也可以不做任何动作,但客流都大幅下降了,我们延续过去的方式肯定不行。大多数员工每天在做逻辑相似的事情,所以边际效益一定下降,企业也是。所以今天,企业对本城市、本地区宏观环境及消费者进行研究可能更有意义。

然而,我们听了很多行业峰会很多企业的宣讲,真正系统化、精细化讲到自我用户的企业没几家,这可能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还是个半吊子,很多似乎还是凭着感觉做事,特别是靠企业家的直觉。不是说直觉不厉害,而是当时局发生系统性失速时,企业需要系统适配,系统性的用户解构,很多时候是给我们一个刺激,踢一脚,提个醒,然后让大家做出决策。

三、零售业态大平台、多场景零售动作频频,商业价值向效率和效益精进

2023年上半年,零售业总体偏向于内生性变化,说是内生性,核心是动作并未超越过去几年的认知范畴,商业模式创新相对变少,大多数企业围绕效率和效益两个主题左右腾挪。如果拎出几个主题,我们可以从需求内容变化、场景稳定程度、远场近场、效率和内容变化几个维度来看:

1、平台、场景可塑性强的商业体,动作更多

2023年上半年,就扩张性而言,平台、电商、购物中心、零售动作最多,如抖音扩张自营电商、允许个人卖家入驻、全国18城上线外卖、抖音超市上线、销帮APP上线等;美团反击抖音商家平台扣点直接减半、上线「团购配送」等;京东调整构架、成立京东云事业部、新设创新零售部攻坚线下零售等;拼多多直播发力,开启全品类扩张......

购物中心方面,2023年华中地区拟开业购物中心71个、永旺梦乐城加码长沙,将投资6-7家购物中心、4月新开购物中心数量暴增414%、天虹今年计划开设3-4家购物中心......

而增幅偏低的百货、便利店、超市、专业店迎来很多闭店的消息,3月超过651家门店宣布闭店,环比2月闭店124家,增长约80%;言几又全面退出上海市场、克莉丝汀所有门店停业、国美关闭西安及福州所有门店、太平洋百货退出上海市场、家乐福退出湖南市场&深圳首店关闭、华润万家退出福州市场......

线上场景中,非平台企业到家业务订单锐减,每日优鲜收摘牌退市通知、叮咚买菜撤出川渝市场、朴朴超市被评流量和同质化焦虑......

而开与关、进与退的背后,除了需求、竞争之外,还有一种腾挪空间的不同,模越大,空间越大,承载的变化可能就越多,消费者认知的可变性也高。3月以后,以社交、体验为主题的商业内容重放异彩,这些,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趋势,像端午,各种节令、民俗及升级类项目火爆,说白了,是变化,产生了新的边际。

2、远场追求近场内容,近场追求效率,商业在多快好省几个纬度上继续叠加内容

以交通工具和顾客停驻时间评判,零售在远场和近场两个纬度,也体现了不同的内容:

(1)远场,如购物中心、大卖场、百货,需要以汽车为交通工具、有较长时间逗留内容的,从经营面来看,更多在增加内容,体验重新跃上台面。

(2)近场,步行、即时交割,如社区生鲜、便利店、专业店(零食店),特别是硬折扣超市,从运营上看,低价、服务成为主流。

2023年上半年,更多还是平台公司在推进即时零售相关业务。如京东要求第三方卖家必须在48小时内发货、联合30万家实体店实现一小时送达;抖音小时达测试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美团上线「团购配送」反击抖音、小范围测试15分钟极速达服务;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全国首店推出半日达;永辉更是把“店仓一体”线上化升级当做业绩扭亏为盈的希望......

在全国,奥乐齐、奥特乐、折扣牛、爱折扣、条玛、吖嘀吖嘀、零食魔珐、小象生活、京小盒等一大批硬折扣店兴起.....

(3)而在两者之间,如若承载不了体验、容纳不了丰富度,企业,更多是选择品类综合化,在可以单场景的某一门类中,提供体验和丰富度。

2023上半年,一些网红食品和门店退潮,多数零售企业减法内容可能更多一些,减人、减面积、减品,场景内容容纳的深度和广度有调整;预制菜、自有品牌、潮玩、萌宠、户外等新需求还是有相当多的增幅内容。

而总体上,零售业都在向近场、向即时零售的逻辑靠近,而从本质上讲,体现的都是整体价值链的升级,需要消费者体验和内容过硬,需要用户链接工具和效率够格,需要做好数字化基建,需要做好场景化、多元化营销。

这些动作的底层,都是在“多”、“快”、“好”、“省”几个维度上寻求价值,这些,也是商业追求的无尽前沿。

2023年,低价成了一个突出的话题。

经济下行,低价的作用被重新强调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硬折扣店、奥莱、团店,大家都在低价上规划,京东要回归低价、阿里要回归淘宝,蚂蚁商联吴金宏总、盒马侯毅总讲硬折扣是未来。对此,我们有这样的几点想法:

(1)企业必然要寻求以低价为核心的运营关。永远用精益管理的思路,提高价值链效率,降低价值链综合成本;许多企业,因为价值链层级和深度的原因,低价并不可得,但并不影响其用低价为价值观进行价值运营。

(2)永远要警惕有一个价格杀手会猛然出现,与其被动,不如我先来做。企业要找到低价的几个源头:或轻-综合成本比别人低,或大-有规模效应,或快-更有效率,或新-创新带来收益红利,或独-掌控了稀缺性。

(3)低价是消费者价值需求最重要的一环,但不同业态诉求不一样;高端百货、购物中心、品质专业店并不以低价为诉求;低价是商业交易价值中一个外显载体,但还有例如丰富性、体验感、满意度、便利性等价值点。

(4)就业态来讲,市场就该有丰富多彩的层次。行业一直逃脱不了专业化和综合化飞轮,企业走不出低价杀手到品质提升到轮回,所以,大企业,有资源,有能力了,就该被分解,就该去做更有品质的事情,而中小企业的事情,通过低价及价值附加,进行边缘增生,这就是生态。从这些角度,大企业应该回归创新,回归品质,或者做一家有创新、低价战略渗透入骨的大企业。低价,应该是中小企业的事情。

总之,低价是重要的零售战略内容之一,企业对此应该有攻击、又有防护的护城河,同时,应该有企业擅长低价,也应该有很多企业承载品质。强者,秉持中庸之道。

3、基于效率及效益诉求,行业似有共性动作

零售每年都会发生很多事,方向五彩缤纷,但2023年上半年,行业出现了更多的“被”调整,很多似相同:

(1)许多退居幕后的老板或控制人直接下场,回归及新方向笃定

最明显的是阿里和京东,3月份马云回国后,阿里正在迎来巨变,组织推进了“1+6+N”,人事上CEO调整,业务重心上强调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去年重新回归京东的刘强东,将打法聚焦在低价上,2月份将升级「百亿补贴」为一级入口,618活动更是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国美黄光裕出狱后一直在努力拯救,还有相当多本已交棒的、地区性品牌的创始人回归。当然,唯一不让我们意外的例外,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宣布退休......

这些信息,反应的是产业资本对成长性、对效率和效益现状的不满,也有对企业失速失控的预警,因而需要更大的能量;回归或创新,是一些动作,更是一种决心。

(2)中高层调整的内容众多,寻求业绩突破诉求明显

裁员、优化、调整、重组,业绩不行,很多时候会归结为人不行。

2023年上半年,阿里“1+6+N”调整,阿里云被曝裁员7%、阿里旗下南亚电商平台Daraz裁员11%、解散自动驾驶团队全员并入菜鸟;京东成立京东云事业部、5.11日许冉接替徐雷担任CEO,而一个半月后,产发CEO胡伟、京东健康CFO曹东履行,物流CEO余睿被替;而京东设置创新零售部,由闫小兵领队,此外,副总裁颜伟朋(负责京东零售技术研发与数据中心)、王笑松离职;美团优选多个核心业务负责人调整,王慧文因健康原因辞任美团董事;家乐福中国COO离职、盒马成立可持续发展部、李国任盒马NB事业部负责人;星盛商业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陶慕明辞任、天虹股份高管变更,肖章林担任董事长,王维忠将任万科南方区域商业事业部总经理.....

小公司的人事调整可能更加频繁,只是很多我们无法见到报道,这些调整,背后都有共同的指向,就是业绩压力。而再挖一层,也体现着商业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企业成长,需要新的认知体系,至少,延续当前将帅的能力策略,经营效率的边际效益逐步降低,优化经营结果的概率变小。所以,改变,就像换吃新的口味,至少感觉预期上,存在更大概率。

而从主题上说,一是回归,阿里要回归淘宝,京东要回归低价。二是效率和创新,美团20.65亿收购AI公司光年之外,京东成立跨部门项目组,推动大模型优化、国美推出类加盟股权合作项目、盒马开放生鲜供应链、谊品转型批发部......这些调整,本质逻辑都是再次明晰企业的发展战略,重组资源,寻求效率和效益的突破。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3)战略收缩是主体,商业存量竞争主动性和攻击性更强

还是因为业绩,华润万家退出福州市场;谊品退出北京、广州、蚌埠等市场;盒马鲜生山东首店停止营业;永辉超市淮安健康路店闭店,永辉再度减持,失去中百集团第二大股东地位......与业绩相关,裁员是或多或少都在推动的事情,万达集团声明网传大规模裁员消息不实、王老吉否认销售岗位裁员20%、小米辟谣武汉总部35岁以上员工裁员......

而仍在经营的门店,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卷,以6.18为例,从京东、天猫、拼多多、再到抖音、快手、小红书,普遍从5.20-6.20,足足一个月。按照吴晓波频道的评价,今年的618,主打价格无套路,生存是第一要务,存量商业的竞争主动性和攻击性,似乎更强了。

从企业的角度,每个决策都有背后的动因。2023之后,相信陆续还会有更多的类似信息,特别是组织调整、将帅更迭和裁员闭店。看待这些内容的新旧,核心都是效率的视角。决策有时可能是双面的,我们只是祝愿,如有伤害,影响能在可控的幅度之内,从而让企业还有留在牌桌上、再徐徐图之的机会。

(未完待续)

下篇(第四~第七章节):边际效率走低,下半年零售如何通行这“煎熬”季?(下)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