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台湾食品业30年来最严重事件的塑化剂危机愈演愈烈。随着监管部门的深入调查,受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0多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超过500项目,台湾地区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台湾卫生部门紧急修改“食品卫生管理法”部分条文,加重黑心食品业者处罚与刑责。
杭州多家超市表示已在内部完成自查,除沃尔玛东新店曾有一款悦氏运动饮料销售并已下架外,暂未发现问题产品。其中,华润万家华东区质量管理部已决定,暂停进口台湾食品。
“台湾食品”成敏感词汇
昨天下午,一家超市进口食品区,一位中年妇女拿起一盒薏仁粉仔细研究了外包装说明,最后产地为台湾,便放弃购买。这家超市相关负责人透露,受台湾塑化剂风波影响,近期店内台湾食品销售下滑,尤其是被爆存在问题产品的品类,如饮料、果冻等。
杭州所有超市的负责人这几天都在密切关注塑化剂事件的最新进展,一旦国家质检部门公布新名单,即会做出下架处理。世纪联华之前曾销售过台湾进口的部分统一饮料,虽不涉及问题批次,但为保险起见,目前已做入库封存处理。持相似谨慎态度的还有华润万家,其华东区质量管理部前天给各门店发去通知,要求对涉嫌问题商品做下架处理,其中最主要的是进口统一产品,如统一仙草蜜335克、统一麦香红茶300毫升等。
昨天开始,北京大望路沃尔玛接受含塑化剂饮料退货,此前该店曾售出过台湾统一芭乐汁。杭州沃尔玛公司事务高级经理钱申乔说此前东新店曾有“悦氏运动饮料”销售,但至今未售出一瓶,目前已做下架封存。
除了加强自查外,多数超市负责人表示,将谨慎对待台湾食品的进口。其中,华润万家华东区质量管理部明确表示,将暂停进口台湾食品。
香港查出台湾问题果冻 网上仍有销售
前天,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台湾进口的盛香珍椰果(香芋味)被验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超过台湾标准11倍,儿童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港府宣布禁止该产品入口及下令回收,并呼吁市民暂停饮用一款由统盛国际生产的杨桃汁。
食物安全中心根据台湾当局的资料,在香港进口商和零售点抽取台式食品和饮料样本化验。第2批化验结果涉及5个台湾生产的果冻,显示盛香珍椰果(香芋口味)含百万分之18的DEHP,其余4个同一品牌的果冻,包括芒果口味、综合水果口味、水蜜桃口味及荔枝味则合格。
盛香珍是台湾当地颇有名气的食品企业,大陆消费者最熟悉的是其蒜香青豆和鸡蛋布丁。昨天下午,记者在淘宝网输入“盛香珍椰果”,共有361件宝贝在架销售,其中已被香港市场下架的香芋味椰果果冻仍有4位卖家销售。
据悉,盛香珍旗下的鸡蛋布丁、优酪果园和蒟蒻椰果(综合口味)水果味在杭州部分超市有售。
塑化剂被卫生部紧急“封杀”
世界卫生组织(WHO)6月1日表示,受塑化剂波及的国家有责任采取国家级的应对措施。
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受到台湾“有毒食品”波及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韩国等。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预警暨因应组答复台湾记者询问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通过国际食品安全网络(INFOSAN),通知分销掺有塑化剂饮料的国家及地区,他们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国家级因应措施。
当晚,国家卫生部也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此次公布的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公告指出,此类物质可能添加在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中,并列出检测方法。
另外,广东省质监部门于5月31日检验确认,一台商投资企业“东莞昱延食品有限公司”使用来自台湾的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产品主要流向广州、江门、东莞等地,有关方面已对其采取查封和扣押原料、产品及生产设备等措施,当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开展调查,有关部门正在彻查产品流向并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卫生部门6月1日提出“食品卫生管理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送交相关部门,拟加重黑心食品业者罚款与刑责,食品危害管控制度扩大到食品加工、添加物制造业者,并要求食品技师驻厂。据介绍,“草案”加重黑心食品惩处,未来食品检出塑化物等毒物,罚款将从现行最高新台币3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到1000万元,刑责由3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5年以下;在行政管理方面,纳入食品技师驻厂制度等。
专家论文曝光大陆方便面被污染
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公众对“塑化剂”相关知识的“自学”热情也在增加。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及其同事最近被《食品科学》杂志接受的一篇论文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调查样本为作者与同事在去年10月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且检出品中的含量值远高于国家允许的在塑料包装中的特定迁移量标准。
该论文还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分别不超过0.01毫克和0.05毫克。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其他如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在《食品科学》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非油脂类蔬菜、水果三类14种食品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约69%的含量高于欧洲规定的每天0.3毫克/千克体重的标准,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被检食品中有较大的迁移。
少用塑料制品加热及盛放食品
上述两位专家的论文指出,大量塑化剂正在向食品迁移。
“在大陆的食品行业,截至目前还没有见到故意添加塑化剂的报道,但我们在生活中,每天会遭遇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厉曙光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塑化剂(即增塑剂)一共有20多种,是一种化学原料。其中最常用的有三种,DEHP、DVP和DOP。此次台湾发现的是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2-乙基己基),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常常用于塑胶中,例如农膜、塑料袋、玩具、橡胶管等,占全球塑料增塑剂消费量的86%,可增加塑胶的弹性。
厉曙光建议,少用塑料制品盛放食品,尤其是热的和油的食物。因为大多数时候塑料制品并不适合保存这些热的和有油脂的食物,即便是我们所认为安全的密胺制品,也会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括著名的“三聚氰氨”。对于儿童,尤其要杜绝使用塑料用品作为食品器皿。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号称安全的塑料制品,也都不要给儿童使用,至于微波炉加热时,更不可用塑料制品或者保鲜膜之类。
塑化剂应纳入政府监测范围
塑化剂危机发源于中国台湾,问题的发现纯属偶然。一些黑心厂商作恶数十年而未被发现,与食品监管的漏洞不无关系。全世界的食品常规检验都还没有塑化剂这个项目,更有专家指出,我们正长期暴露在塑化剂环境中。
现在全世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年产量超过200万吨,其中90%被用于增塑剂。而且,许多化妆品和
纺织品的生产也离不开邻苯二甲酸酯。环境中残留、积累的邻苯二甲酸酯普遍存在,而人体主要通过食品和空气两个途径吸收它。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过去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下降,与摄入越来越多的邻苯二甲酸酯有相关性。塑化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所析出的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环境激素。谨慎观点认为,环境激素主要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伤害,对于女性会引起乳腺疾病、子宫肌瘤等,对于男性则会造成精子活力下降、不育症,甚至更严重的生殖系统癌症等。目前通过小鼠实验已经发现,塑化剂会对小鼠的几代都产生致畸等影响。
但是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人体内“塑化剂”的情况作过毒理试验,它在人体内的含量有多少、多少含量属于安全范围、超过多少量有危害性、危害性是什么等相关研究,均未知。
因而,我们也希望,这场食品安全危机能引起更多人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希望政府能将塑化剂纳入环境监测的范围。
(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