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理学院王小毅:快消企业复合增长超40%,做对了什么?
内容来源:2023年12月22日,天猫创牌年度榜单发布暨品牌创业者沙龙活动。
分享嘉宾: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聘副院长王小毅教授。
据调查,浙江省530家零售业企业,累计销售总额增长是3.4%,1—10月份浙江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超过6%,国家的数据比浙江还要好,要超过7%。
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显示,浙江省整体消费体量排全国第三。目前,前三季度旅游业的增长超过100%,很多人说旅游虽然增长了,但是客单价没有增加。那是因为基数大了,客单价当然要下降。
总体来看,我们大概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今天的消费市场基础是有的,只不过,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在哪里?
01
促进消费,企业能做什么?
其实还能刺激消费的就是通货膨胀,这也是一直以来刺激消费的主要方法。但这是一些宏观经济的政策,我们更希望知道的是,对于每家企业来讲,今天实打实的能做什么?我这里列出了6个方面:
第一,市场主体以及产品结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样化,产品结构从整体经济来讲,我们更关注于去考虑大众消费。
第二,消费创新。新型消费,以及商、文、旅、体的大融合,这方面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消费拉动。
第三,和消费环境有关。消费环境包括消费配套,比如商圈、线上整体的全域和全流程的消费者体验,这些体验不是一个营销手段,它是营商环境。就像消费者愿意到杭州天目里来,不单单是天目里有一家店做的好,是因为整个园区做的好,整个外部的接驳做的好。那么,放到线上去也是一个道理,我不是突然之间打开一个店,是和整个平台的接入界面、引导,甚至是整个“种草”的环节有关,这是线上的营商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还有三个今天明显出现的趋势变化:
第一,消费端和供给端两端并重。
第二,产品创新需要有生态构建。
第三,渠道的多样化业态。
02
复合增长40%以上的快消企业,做对了什么?
最近三年,我一直在研究近三年内在快消领域能够做到年复合增长40%以上的快消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总结了8个原因:
第一,高度的渠道友善。越突发情况下,越需要渠道支持,这意味着和渠道之间的合作关系要比较明确。
第二,聚焦小类目。小类目要想击穿,类目创新非常重要。
第三,做区域化深耕。疫情三年,可以明显看到区域化比全国化风险更低,更有优势。
第四,异业抱团。我们形成一种生态的共生,能够共同促进产品创新,共同促进供应链的效率提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改变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
第五,供应链壁垒。很多人一碰到问题,想到的就是压低供应链价格。我最近看到一个案例,一家企业线上卖衣服,疫情三年一直有超过40%的增长,甚至超过100%的增长。它做了什么?它设计非常好,做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板块拼接在一起的服装,很符合今天年轻人的潮流,但为什么别人模仿不了它?答案很明显,因为板块拼接成本太高,成衣厂不愿意接这类订单。你能够找到供应链生产,说明你给供应链提供了一个更高的价格、更稳定的订单,你能和它建立长期的战略级合作关系。
很多时候,品牌抱怨供应链不支持,是因为你没有给它足够的好处,越是在特定周期时期,越是需要在供应链上下游结成合作关系,建立一个供应链壁垒。
很多利润的背后是成本。要提高利润不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前提其实是提高成本,只有成本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形成足够的壁垒,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六,私域化。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会考虑会员和私域化的运营,考虑可长期化,考虑同一人员的复购。
这里面前提要做很多工作,你得知道这是同一个人,所以用户数据打通就很重要。做私域不是做会员,会员是最基础的层面,私域还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说社群的组织,以及围绕他的需求、他的生命周期匹配不同产品的匹配能力,这些东西都不是简单的一个会员机制可以解决的,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去深入挖掘。
第七,聚焦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延展本质上也是一种品类延展,只不过它的品类更加宽泛。现在很多品牌羽绒服做得好的开始做防晒服,T恤做得好的去做滑雪服等等。品牌希望这个人群以后但凡是买什么衣服都是他的品牌,这就是很经典的营销的品类延展思路。但问题是增长空间非常乏力,因为单一品类划出去的时候,那个品类里一定已经有更好的品牌了,你没那么容易抢得过人家。
反过来,你今天围绕这个人群,你觉得他是一个高端人群,是一个喜欢极致生活挑战的人群,所以他才会在冬天买时尚的羽绒服,那么你就应该围绕这个概念进行升级,给他做所有的极致装备,最终围绕的是一种高品质的、挑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时候你就可以和其他的品牌拉开差距。
第八,科技赋能。最近三年最有效的、性价比最高的还是科技赋能。包括营销里的科技概念的赋能,同样一款产品,一种是赋予科技属性的概念,一种是赋予文化属性的概念,科技属性的概念投入产出比会更高一些。今天我们毕竟是一个科技化的时代,你不可能离开科技去讨论一切发展的问题。
03
中国商业发展中,品牌营销的四个阶段
我们的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
讨论中国企业的品牌营销发展和欧美的品牌营销发展,你会发现对不上,欧美的教科书讲得很对,菲利普·科特勒的书我们一直都在用,但你会发现,国内的教授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正儿八经按照这本书来讲的,为什么?因为这些欧美的教科书体系很全面,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我尝试把我们中国的营销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渠道。这个阶段企业的营销主要是针对渠道,所有的营销工作是围绕渠道管理,数字化也是在强调渠道管理的数字化。比如说动销率、存货周转率,这些都是典型的基于渠道进行的营销管理,对很多企业很重要。
很多企业本质上不需要面对终端消费者,只要面对大B和小B就行了,所以它做的所有广告,只要说服B端客户来进货就可以了,不需要说服C端消费者来买。这时候的广告很简单,只要找知名媒体投放背书,找知名代言人,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这个阶段今天还存在,而且很重要,今天的很多快消品走的还是这条路径。
第二阶段,是基于大零售终端的营销。这个阶段,你会发现所有的产品都是放在一个货架面前,零售终端没有责任帮你卖货,所以需要你和同类产品之间进行直接的竞争。
如果在零售终端竞争难度很大,那么大家想的就是在店以外进行竞争,基于心智占领和定位的广告逻辑就产生了。我通过广告让你脑子里有我这款产品,当你进入一个特定的零售环境,你自然就会买我的产品,这就构成了第二阶段的竞争。第二阶段的数字化竞争,主要表现在会员、漏斗转化以及关于零售触达的相关技术。
但最近这十年,中国整体的发展是集中在后面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考虑的是千人千面、精准触达。把货放在一个货架上,消费者购买时去比较所有的产品,比出一个最便宜的商品后再下单,这样的购买行为在今天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数据给你推荐一款产品,你不要后就再也找不回这个品类了,因为数据已经知道你不喜欢。
在这种情况下,要的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打动消费者。如果产品不行就靠内容,内容不行就靠情感,情感不行还有卖东西这个人,也就是IP,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营造出更大的产品差异化。
第四阶段,一切都可以用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来处理,真正进入到大数智营销的时代。今天很多领域其实已经有先锋在做,最典型的就是广告的智能投放,基于机器人进行投放、选品、内容的创作、动态定价和售后维护。
变成这个样子显然是有很大问题的。当一切都通过自动化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其他行业里已经出现的问题,比如在金融市场称之为量化交易的情况。今天做广告投放就像量化交易,大家都这么投的时候,基本上没用了,你只能比别人更快一点,快到什么程度,快半秒钟就赢了。这会导致整个平台的交易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预测潮流的难度越来越大,等你知道时,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们要的不是潮流,而是领先潮流。你预先进行埋点,预先进行备货,能够做到这点才可以。
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有个最重要的东西丢了,用户真正想要的不是线上大数据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被你内容引导出来的潮流。用户真正的需求是稳定不变的,但看到用户真正需求的人越来越少。
04
“3+10”的消费人群市场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时候,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行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所有生意的基本出发点,做这件事情一定是对的。
我们今天的市场分成了这么一个市场—“3+10”。3亿人的高端市场,考虑调性、健康、圈层、科技等等;10亿人是普通人群市场,考虑的是极致性价比、极致供应链、极致服务等等。
但是这样会两极分化,中间那个层次在变化,过去我们把中间那个层次叫“中产”,今天发现不是,中间那个层次可以暂时用“新中产”这个词来替代,但它不是一个阶层的概念。它是什么?是两头的人都可以汇聚到中间去,它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因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有多面性的。
当我们把不同平台的数据合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同一个人在A平台表现的是斤斤计较,但在B平台表现的是极致奢侈消费。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这个人就是分裂的;第二,平台本身数据存在误导性。因为平台的标签是根据关联推荐带来的结果,这个人可能只把A平台当作买便宜货的,把B平台当作偶尔来奢侈一下的,他并没有把这个平台当作全部。
今天的消费者就是这样,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消费者本身时,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多面性甚至“数字游牧”。“数字游牧”是指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像游牧部落一样,没有一个确定性。今天这里热门,大家都聚在这里,就像放牧一样,把这里的草吃光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来了。今天我们很多的网红产品都是,一旦把这个热点消耗空就不会再来了,很难有长期性。对企业而言,这种游牧性带来的压力非常大。
05
未来创业,需要什么能力?
关于未来的创业机会,我有几个自己的研究观点。
第一,我们考虑的是数据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一定要做到数据贯穿,也就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准绳。
既然在讲数字化,我们企业的经营肯定是以数据为导向,不管你是在做初创性企业,还是在大企业里,即使电子商务占的比重不高,我也建议一定要建立一个以电子商务为准绳的公司的全部数据体系,所有部门要为电子商务而服务。
很多老板不理解,明明电子商务占比可能10%都不到,为什么要所有部门为电子商务而服务?因为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数字化转型的抓手,既然是抓手,即使它和业务没有关系,你也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切入点把全公司的业务体系重新做梳理。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办法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那这家公司一定不是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是外包的,和他们之间是简单的结算关系,甚至很多老板抱怨电子商务部门难管,所以把它变成结算的,那么这家企业永远没有未来,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
今天数字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还要有全流程全域的概念,如果连电子商务都无法处理好,这些数字化的东西你怎么能支撑?用什么部门支撑?以及支撑的管理部门业绩、绩效怎么计算?这都是今天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第二,能力提升。我们既要懂得生意,又要懂得算法,两个兼而有之。
第三,流程再造和重塑。关于流程再造,要将人员经验抽象化为算法规则,打造数据驱动的精益运营能力。能力这么强,是为了保持长期的价格力,而保持长期的价格力,就能把这种价值让渡给消费者,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赚来的钱不是先给老板自己,而是先让渡给员工,尤其是从事品牌和电商的员工,要从创新里首先获得它所带来的溢价,其次分享给整个供应链和整个用户流程。
我们整体的业态环境在变化,今天我们能够成为新业态的主体,比如说,除了传统的平台和电商服务商、买手公司、代运营公司以外,今天的SaaS工具、大数据算法、心理研发测试、内容营销、线上线下试错以及私域管理公司等,在我们整个电商业态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在结成一个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