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主的文章,我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想说说自己的一些观点,线上也好线下也罢,只是经营方式的不同,盈利是企业生存的目的,经营方式的不同只能决定盈利的多少,要是严格的谈时代的变迁,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了。有些平台是谈销售额、只谈就业率,避而不谈每年有多少业主关门、有多少业主失业。我觉得,电商现在也在经历着实体店走过的高速发展的过程。过着同样的暖春、经历着同样了问题。也有行业过剩的时期,也有偷税漏税、假冒伪劣产品犯难的年月。最后,我还想说说,在利益的背后,我们应该多去关注一下一些负面的弊端、影响和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老笑的观点很对。我想说:我们现在不着急说税收比列的问题。这种不公平的比列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约谈”是不是事实我们也不去过问。税收矛头之所以对准电商不是国家心血来潮,而是电商的的确确存在很多问题,市场不规范、变相竞争、偷税漏税、卖假售劣等等的比列都要高过实体店。这些问题确实缺乏监管制度,或者说是监管的力度不够。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只是一小步,但是解决了很多早已存在的问题。今天我想重点说说这个“所谓的补税”的问题。连续三年的“双十一”,电商平台都爆料单日销售额突破多少多少亿。在这些整合的数据背后,有多少业主在纳税,缴纳了多少?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又有几个实体店的单日销售额能突破这些数据!但实体店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却是电商无法比较的,有些平台,只说:“我们解决了多少就业、缴纳了多少税收”,却很少谈及在这些销售额背后,企业和电商业主应该承担和实体店主同样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畅谈的“不公平”的问题要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坚决支持,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不管这种“矛头”指向何方。
-
不是实体店不想弄数据,实在是从事实体的人员门槛都较低,一线员工并没有数据的概念,和线上店年轻人注重数据不同,你要转变这些人的概念和学历需要很大精力。。
-
在目前国内众多雷同的商业形态中,大悦城能有这样的一个思路确实是打破了国内传统商业的一个框架;她结合了时尚、科技、空间、自然等各个因素制造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才是真正做商业需要的思路。在现在的社会里做商业不再是简单的做生意,而是要做出自己的品位和特点。
-
不在一个中心点。说得好,现在的消费群体,味道变了,真的变了。超市必须脱胎换骨,否则只有被淘汰。相关供应链同样如此。是真正的买方市场了。现在。超市是个求变特别快的行业。现在处于。求变求存的紧迫时期。
-
其实好多东西大家都在做,只是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更到位一些,坚持下去,加油!
-
王填立足高远,视野开阔,跨界电商商机无限,目前鱼目混珠,这便是机遇,步步高全球购走规范化之路,规模经营必定成胜者!
-
百盛应集国外同类商业模式之大同,还要结合中国的特色,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创造自已的模式。
-
这样干不是胡扯,这是在慢慢转行呀,这哪是培养和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呀,折不是胡扯吗?男装不好是因为市场混乱,没有静下来搞研发,而是贴牌、仿版横行?国家法律法规缺失呀
-
零售业经营高端化、人性化、细腻化等体现的淋漓尽致;零售行业的竞争比的是创新,作出比别人不同之处,做别人不敢做的,别人没想到的。
-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次已经叫做苏宁生活广场,“生活”二字涵盖就不只是家电3C了哦,服务和体验的加强同时有利于苏宁易购的发展,期待真正的“沃尔玛+亚马逊”。
-
价格战,就是同行自相残杀。餐饮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美味的产品和舒心的服务!
-
门店多了自然会出现有赚有亏的,至少现在看来百盛集团并不是亏损而是利润下滑而已,在短期来说可以接受的,长期而言就看它怎么扭转局面了。怎么说也是个大集团,应该有能力应对的。
-
不切实际的想法。本意还是低价亏本引流。
碎片购物的概念真能实现1元配送吗?按2500元最低的工资一月25天,每天8小时,走几分钟就是1元了,还不算终端配送前的费用。
另外O2O社区店的概念,我听了很多次,我真想打击你们一下。 做商业的要找到顾客需求,那些嘿店啊,天虹便利店啊,放些什么IPAD,触摸屏商品墙的鬼用都没有,如何有销售,顾客看到的需求不是O2O的方便,而是靠近居住地便利店的需求。起到的作用就是个便利店,最便利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店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买。 而不是网上下单,等几小时,等下班后再领货,非常不便利的概念,也解决不了顾客的需求。。
-
我觉得挺用心的,春季万物重生,即给了黄花菜生命又美观了环境,这可不是钱就能弄好的,花精力花时间。可见对顾客诚挚的心^_^